網傳外勞僱主獲政府補貼 7 千元 勞工處澄清無提供現金津貼 團體:有僱主請外勞炒本地人|Yahoo
【Yahoo 新聞報道】本港近年增加輸入大量外勞,由每年平均約 3,100 人暴增至超過 7.1 萬人。近日網上有言論指政府向引入外勞的僱主提供每人頭 7,000 元的補貼,引發網民議論紛紛。勞工處回覆《Yahoo 新聞》查詢時,表明政府沒有為外勞計劃僱主提供任何現金津貼,重申申請外勞的僱主必須進行 4 周本地招聘,優先聘請合適的本地工人填補空缺。有社區組織稱有本地勞工反映,其僱主聘用外勞後遭受解僱。
勞工處 2023 年推行「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暫停執行 26 個非技術或低技術職位一般不得輸入勞工的規定,意味僱主可以申請聘用外勞侍應、初級廚師、收銀員及髮型師等;發展局、運輸及物流局等部門亦先後推出「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航空業」及「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公共小巴/客車行業」,引入外勞建築工人、地勤人員和司機等工作崗位。上月社交媒體就流傳一張快餐店的申請外勞表格,分享截圖的網民表示政府津貼 7,000 元聘請外勞,有其他網民在其他轉帖留言附和「我可以認證係真的」,引起網民議論。
社協:有本地勞工遭解僱或轉散工
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接受《Yahoo 新聞》查詢時表示,外勞僱主一般須為僱員向再培訓局支付費用。對於傳言是否反映本地勞工對輸入外勞感到焦慮,她稱不知道傳言是否從本地勞工傳出。不過社協的確收到有本地勞工反映,其僱主在聘用外勞後就解僱該本地勞工,或須轉做散工。
翻查勞工處和入境處網頁,未有資料顯示參加外勞計劃的僱主能獲得津貼,反而外勞僱主須繳交「僱員再培訓徵款」(俗稱外傭稅),供再培訓局為本地工人提供再培訓課程和服務之用。徵款金額為僱傭合約期月數乘以 400 元,前者以不超過 24 個月為限。
勞工處:申外勞僱主須先本地招聘
勞工處回覆《Yahoo 新聞》查詢時表示,政府並沒有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的僱主提供任何現金津貼或補貼。為落實本地工人優先就業的原則,申請計劃的僱主必須進行 4 周 本地招聘,優先聘請合適的本地工人填補空缺,處方同時為有關空缺進行就業選配,轉介本地求職人士予僱主進行面試,並把空缺詳情發送給勞工顧問委員會委員、相關職工會及培訓機構,以便他們在本地招聘期間,轉介合適的本地求職人士應徵有關職位。
僱主完成本地招聘後,須向勞工處匯報結果,處方會聯繫每名不獲僱主聘用的本地求職者,評估僱主是否「有誠意」聘用本地工人。勞工處強調,如有證據證明個別僱主違反有關規定,或無合理理由拒絕聘用合資格的本地求職者,處方會中止處理有關申請,有關僱主亦會被施加行政制裁,一年內不准參與該優化計劃。
發展局、運輸及物流局:本地僱員與外勞人數限 2 比 1
發展局、運輸及物流局回覆查詢時亦指,政府並無為上述3項輸入外勞計劃向申請僱主提供任何形式的現金津貼或補貼。兩局均表示,政府以本地勞工優先就業為政策原則,申請僱主必須進行本地公開招聘,及證明無法滿足所需人手,才能在計劃下申請輸入外勞,而僱主每聘用兩名全職本地僱員,最多只可申請輸入一名外勞(即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