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比较优势 中国力量全面抢滩国际市场
2009年以来,依靠体制优势和自身强大的市场潜力,中国经济在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率先复苏,很多中国企业也早于全球竞争对手恢复了生机和活力。危机中向来孕育着契机,面对国外市场因衰退产生的大量市场空白,很多先醒过来的中国企业都抓住机会,迈出了走出国门,抢滩国际市场的脚步。
在传统制造业,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方面表现抢眼。从早年的TCL收购阿尔卡特和汤姆逊、明基收购西门子移动业务到几年前名动一时的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中国制造一直走在海外收购的前列。进入2009年以来,中国制造海外收购更加迅速,腾中重工收购悍马、入主日本LAOX、民企竞买法国服装名牌皮尔卡丹……从汽车到家电零售、皮革服装,从央企到民企,中国海外收购正进入加速期,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俨然已步入“买家”地位。
在金融和能源行业,各大国有行业和央企的出手也十分引人瞩目。并购富通投资、中海油尝试收购美国优尼科、中铝意图牵手澳大利亚、五矿收购澳洲OZ矿业、中石油收购新加坡石油、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自09年10月以来,中投公司的“连环掌”几乎让人目不暇接,连续收购俄罗斯石油公司、蒙古矿业、新加坡来宝集团、印尼布密公司,并以15.8亿美元收购美国爱依斯电力公司15%股权。
除了中国制造和中国能源,中国服务也借此机会走上世界舞台,实践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的转变。中国本土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企业易才集团便借机公布了其海外发展计划,将在香港和美国建立易才的海外基地,同时还将积极筹划赴海外上市。自2005年开始,易才集团已成功完成两轮融资,2005年首轮融资600万美元已被主要用于全国网点的建设,2007年1200万美元融资用于进一步扩大和巩固全国经营服务网络,这两轮融资总金额达到1800万美元。易才总裁李浩表示,在第二个五年中,易才集团将实现海外上市,成为真正的第一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力资源企业。易才集团从全国布局到全球布局,从行业领先者到行业领导者的步伐,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式的可持续多赢发展模式。
专家表示,此轮中国力量的海外扩张总体来说是好的,但是要谨防盲目投资和政治风险,不断夭折的能源并购消息充分证明了海外扩张的高风险和不确定性。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的转变,实际上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向知识密集型产业结构的转变,此举将全面提升中国出口的整体形象和素质,值得广泛提倡。
制造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