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楷被揭发在京明目张胆囤地 发言人暂无回应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ת   發佈者:匿名
熱度38票  瀏覽4次 時間:2009年11月03日 14:18

中新网11月3日电 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豪宅天价成为焦点话题,内地地价急涨同样万众瞩目,中央电视台节目《经济半小时》周日播放的一辑点名指电盈主席李泽楷旗下盈大,3个月前在北京转手一幅地皮,大赚约2.35亿港元。节目主持人形容“盈科这种大有来头明目张胆囤地”。

同时,节目也指等多家香港上市公司,涉嫌在内地大举囤地或逾期不发展。

盈大发言人收到该报书面提问后,至截稿前没有回应,华润置地发言人则表示,公司有其时间表,会按计划进行,但不能透露。

《经济半小时》报道,位于北京东三环长虹桥,属于最繁华地段的一幅地皮,2006年时给李泽楷旗下香港上市公司盈科大衍地产投得,闲置多年,没有开发。当年,盈大以5.1亿元人民币投得这幅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的地皮,楼面地价每方米1.3万元人民币,然而,目前该地段的住宅楼价,每方米(包括建筑成本)动辄高达3万至5万元人民币。

报道又说,按照土地出让合同的约定,该地的开工日期为2006年9月20日,竣工日期为2008年3月31日。然而,3年多来,盈大没有动土意思,到今天这里仍只是一个大坑。今年8月,盈大突然将这地皮以1.18亿美元(约9.2亿港元)转手卖给,节目指,盈大因此税前获利2.35亿港元。

央视在节目中指出,对于闲置土地处理的相关政策早已出台,1994年内地推出《城市房地产管理法》,1999年又发布《闲置土地处置办法》。两部法规明确规定,“对超过出让合同约定动工开发日期满1年而尚未开发的,征收土地闲置费;满2年未动工开发的,将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2008年1月,国务院再次下发《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重申土地闲置满2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的,坚决无偿收回。然而,受处罚企业难觅,内地囤地现象愈演愈烈。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在节目中指出,“企业之所以敢于大规模拿地和囤地,是基于利益驱动。而地方政府纵容这种囤地的行为,同样也是利益驱动”。

另有,有行业分析员向记者说,上述针对囤地的监管政策一直无法实施,根本原因在于政府与开发商的利益是一致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可能实行。不过,公司碍于法规,所以往往编造各种理由,逃避惩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09中国网民财富报告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頂:4 踩:0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67 (12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18 (11次打分)
【已經有11人表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