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援月領2.2萬? 網絡假文要小心

熱度239票  瀏覽2次 時間:2016年10月05日 09:56

【經濟日報專訊】一篇「四人綜援家庭月入2.2萬元」的網絡文章,近日瘋傳。惟文章有真確?其實錯漏百出,胡亂為別人編說話、亂引數據又利用中港矛盾情緒,轉載前,先用雪亮眼睛看清楚。

綜援養懶人?這篇網上廣傳的文章,「似乎」印證這種想法,文中講述一名新移民鍾女士,四口之家,每月領取綜援2.2萬元,但仍嫌不足,大罵政府歧視他們,直指「俾得2萬幾蚊我哋生活,不如唔好俾。」為加強說服力,文章附上電視新聞節目的截圖,顯示鍾女士正在接受訪問。

文中新移民 根本無領綜援

此外,文章還仔細列出四人綜援月入2.2萬元的計算方法,如有哪些津貼。不少網民看得火冒三丈,轉載之餘怒斥綜援養懶。有圖有數據,看似十分嚴謹,但就有真相?原來裏頭的水份不少。

文中的鍾女士,真有其人,也是新移民,但家裏只有她與兒子,不是四口之家,且重點在接受訪問時,她根本沒有領綜援。當時為2013年底,法庭宣判領取綜援的居港七年限制違憲,令其時兼職月入約3,000元的她,有望可領綜援,在訪問之中,她談的是生活如何困苦,沒說過月領2.2萬元綜援,罵港府歧視也是虛構。

且另一方面,四人綜援家庭是否就會月入2.2萬元?不少社福團體近日檢視,亦發現文中的金額計算方法不準確。部分項目如校服津貼等,並無此項目,又或學前訓練津貼,實為有康復服務需要的學童才可領取(見表),有誤導成分。

據政府數字,2015年四人綜援家庭的每月平均綜援金額,為1.3萬元左右。

中港矛盾激化 易挑動情緒

網絡充斥假文章,如今又多一篇,我們不應助長,還加以轉載吧?但此文自2011年起已經出現,當時僅列出2.2萬元的計算方法,已曾數度在網上廣傳,只是如今再進化,加插了鍾女士情節,令整篇併湊起來的故事,更「真實」更廣傳。

一篇假文,多次瘋傳,固因被誤導,但同需正視的是,也因擊中了不少港人的心理痛處,和應了他們的想法,先入為主就覺得是真實。

當中的問題,其一源於近年中港矛盾激化,不少人認為新移民是來搶資源,如文中案例,就是新移民,加上不事生產的描寫,容易挑動情緒。其次,更源於不少港人認為綜援養懶。如今有人寫出他們心聲,確認他們的想法,也更傾向相信且分享,以示「不是只有我說過」。

騙取綜援事件 應加強打擊

要減少這些現象,自需社會矛盾趨緩和,政府亦有責任。例如綜援的刻板印象存在多時,源於確有部分不良分子騙取綜援,當新聞不時出現,影響大眾對綜援的印象,還需政府加強打擊,不讓老鼠屎壞了一鍋粥。且另一方面,不想貧窮階層被標籤為懶人,政府就更要有手段,鼓勵走出綜援網,例如協助單親婦女育兒,令她們可以重投工作等。

社會對部分族群有成見,只會加劇內耗,實對本港不利,事實上,在今次事件,政府亦可有所行動,如在文章瘋傳時,可以馬上出來澄清。現在互聯網影響輿論,當議員、社福團體均已出聲,政府仍無反應,動作會否太慢?

人的習慣,都傾向分享自己喜歡或認同的東西,真假與否、造成甚麼後果,未必就會考慮,但一click分享,不單助長假文章,更甚是被利用推升了社會的內部矛盾情緒,又哪裏有好處?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

頂:13 踩:7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04 (80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 (74次打分)
【已經有65人表態】
5票
感動
5票
路過
8票
高興
12票
難過
11票
搞笑
8票
憤怒
8票
無聊
8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