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素抑制產生葡萄糖 空肚食荔枝可喪命
【星島日報報道】荔枝清甜多汁,廣受港人喜愛,不過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針》的研究發現,原來荔枝含有的毒素會抑制身體產生葡萄糖,2014年更涉嫌導致印度逾120名營養不良的兒童喪生。有本港營養師建議市民,切勿空肚進食荔枝,小學生至成人每次最多吃8至10粒,可減低風險。
印度比哈爾邦一個小鎮,每年夏季均有數以百計兒童患上怪病,死亡率高達三成。印度和美國科學家分析當地14年5至7月的390個兒童病人個案,發現多數患者血糖過低,並出現抽搐,當中122人不治。
報告指,涉事的印度小鎮是主要荔枝產區,當地部份兒童在未進食晚餐下,以大量荔枝果腹,由於荔枝的毒素抑制產生葡萄糖,令本來血糖已偏低的兒童出現抽搐和昏迷,並導致腦炎和死亡。
科學家發現,當地兒童發病時間正值荔枝收成期,認為怪病與進食荔枝和營養不良有關。研究結果最近已刊載於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針》。
研究食物化學品毒理及藥理的中大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梁禮國指,荔枝雖然含有果糖,但人體吸收果糖後,仍需若干過程將其轉化為葡萄糖使用,因此低血糖者進食荔枝有一定風險,相反,健康者進食則未必出現問題。
香港營養學會會長張智良強調,荔枝含維他命,亦有抗氧化功效,對健康有益,不過糖尿病、腎病人士需注意節制,亦不宜空肚食用。他續指,按每日營養建議攝取量,小學生至成人每日應吃兩份生果,等於最多8至10粒荔枝,幼稚園兒童應吃一至兩份生果,因此進食荔枝的數量相應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