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幣匯率指數降至125.76

【星島日報報道】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公布,3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降1.45%至125.76,結束連續三月上行,而1.45%的單月跌幅也創2016年6月以來最大,上月修正後升幅為4.06%。 數據還顯示,3月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指數升0.11%至121.98,為連續第三個月上升,上月修正後為升2.76%。
匯市方面,由於美元指數回落,加上港匯多次觸及弱方兌換保證後反彈,市場結匯需求增加,帶動在岸人民幣一度升至6.26水平,錄得逾三周最高,但其後匯價升幅顯著收窄。在岸人民幣兌美元昨收報6.2778,升76點子。官方人民幣中間價設在6.2832水平,較上日下跌15點子。
另據國家外管局數據顯示,今年首季,銀行累計結售匯逆差183億美元,累計涉外收付款順差107億美元,而去年同期則錄得逆差252億美元。
外管局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表示,當前外匯供求比較平穩,外儲總體穩定,人民幣匯率在市場力量的推動下,呈現了有升有貶、雙向波動的態勢。王春英指出,近期的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性還會有所上升,而跨境資金流動總體平衡的大格局不會改變。同時,內地的外債風險可控,外債規模在合理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