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駁回韓裔團體清拆令覆核 柏林慰安婦雕塑面臨迫遷
法院駁回韓裔團體清拆令覆核 柏林慰安婦雕塑面臨迫遷
在德國首都柏林一個公共空間擺放了五年的銅製雕塑「慰安婦和平少女像」,在日本施壓下,去年被當地政府飭令移走。放置雕塑的韓裔民間團體向法庭提出覆核,昨日(14 日)被判敗訴,意味着少女像將被迫遷。團體聲言會提出上訴。
紀念 20 萬二戰期間日軍性奴隸
少女像的原型在 2011 年起設於韓國的日本駐首爾大使館外,象徵着韓國人對日本軍隊二戰期間強迫韓國婦女充當慰安婦的抗議。據歷史學家估計,約有 20 萬名主要為韓國人的年輕女性在二戰期間被日軍強迫為性奴隸,日軍稱之為「慰安婦」。
2020 年,設於柏林的韓裔民間團體「韓國協會」在當地米特(Mitte)區一個住宅區公共空間放置了一個複製的少女像,並獲得當地政府發出臨時許可,且兩度延長許可期。惟韓國協會在去年 8 月再申請延長放置雕塑期限時,遭到拒絕。
日本共同社報道,德國時任總理梅爾茨在 2022 年到訪日本,被時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要求移走柏林的少女像。此後,日本駐德國大使館一再提出相同要求。至 2024 年 9 月,地區政府向韓國協會發出「清拆令」,韓國協會隨即向法院提出覆核,少女像得以繼續保留在該處,直至法庭就覆核作出裁決。
香港中環行人天橋曾放置類似少女像雕塑
至昨日,法庭宣佈駁回韓國協會的覆核,飭令他們移走少女像,否則地區政府有權搬走雕塑,但費用由協會支付。柏林行政法院解釋,韓國協會未能提出在公共空間繼續擺放雕像的依據,而地區政府有權限制藝術裝置擺放限期在兩年之內,以示對其他藝術家公平。不過,法庭同時宣佈地區政府向韓國協會實施三千歐元(港幣約 27,000 元)罰款的通知無效。
韓國協會表明會上訴,並表示把少女像搬往其他地方,將令他們難以舉辦反對戰時性奴隸的請願及教育活動。今年 7 月,一家住房合作社曾經答應提供免費公共空間予韓國協會放置少女像,新址距離現址僅一百米,惟搬遷計劃最終沒有成事。
少女像複製品曾先後出現於美國、加拿大、澳洲、上海及香港等地。2017 年,保釣行動委員會亦曾在日本駐香港總領事館所在的交易廣場對開的中環行人天橋上設立了一座「慰安婦」雕像,以抗議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慰安婦」右翼政策。事件引發日本駐港總領事館抗議,要求特區政府移走。至 2021 年 7 月,保釣行動委員會自行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