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高材生 優化讀書方法

【晴報專訊】就讀宏信書院並在IB試取到43分的鄧穎熙,6歲已懷行醫夢,她當年因早產的細妹被熱血醫生救回一命,矢志讀醫。穎熙憑堅持和拼勁不斷優化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度過IBDP預科兩年。她強調IB教法着重活用知識,非生吞活剝書本上的資料,令她明白讀書是為完整自我。
穎熙現已被中大醫學系錄取,IB放榜後她找到一份需要輪班的零售兼職,坦言也希望一嘗被鬧滋味。「真實的人生是會有很多挑戰。當醫生不可對社會無知,我也想接觸到多些人!」
喜歡驚慄小說
談到IB的學習,她強調學校提供了很多科目和學科經歷,例如她在初中修讀藝術、戲劇和兩科外語,並每年參加由老師設計的國際學遊(Global Classroom)計劃,先後到過韓國、大馬、英國等地考察當地藝術、戲劇藝術。「中四的功課是找自己有興趣的領域去研究,我研究美日兩地文化如何影響驚慄電影,之後製作了一本書。」她笑謂自小已喜歡驚慄電影及文學,喜歡問『點解發生、過程怎樣』,故IBDP的EE(Extended Essay),她分析喜歡的兩代大師的驚慄小說。「讀書有壓力時我也會上網看偵探故事減壓。這類小說能揭露出不同年代人的恐懼,帶出文化與歷史對社會的影響,同時揭示人性的黑暗。」
在宏信6年,她感到自己明白怎樣為學習負責,不是單單追求課本上知識,更在於怎樣應用它們。她謂語言只是學習媒介,「我中文成績一直都比英文差,但IB中文科考試,部分是根據問題寫文學賞析,讀者的看法沒有錯與對,只要你有足夠的理據就沒問題,我認為這樣才是讀文學的方式。」
溫習網上取經
她愛上網學習人家的秘訣,期間看到一位Youtuber的研究,提出溫習或學習時放入愈多感官,愈有助激發大腦,她便參考這些方法用來優化溫習。
撰文:胡麗珊
編輯:余運慶
美術:顏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