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与被颠覆者的游戏
本报记者 丁 磊北京报道
经济危机的冲击和全球传媒行业共同面临的数字化挑战,使得世界媒体终于坐到了一起。
10月9日,由新华社承办的世界媒体峰会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胡锦涛到会发言,他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信息传递和获取日益快捷,全球传媒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新华社社长李从军则表示,国际金融危机令全球传媒业受到巨大冲击,摆脱经济下行压力还有待时日,同时,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既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使媒体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据了解,世界媒体峰会以合作、应对、共赢、发展为主题。
躲猫的老鼠
“维基百科曾经是为满足好奇和求知欲而创造出来的,如今已位居新闻和信息供应者的榜首,每月访问用户达6000万人次之多。”
9日上午,美联社社长兼首席执行官汤姆·柯里这样概括数字化时代对媒体带来的冲击。在他看来,包括有着161年历史的美联社在内,传统媒体面临至少三大挑战:传统读者、观众等受众从被动接受传统媒体提供的信息,转变为自行制作、发布信息;如何有效保护自己辛苦采集的新闻信息产品免遭盗用;如何从新闻信息服务的营销中获取更多收入。
汤姆·柯里的观点在共同社社长石川聪处得到了证实。他略带沮丧的表示,“很多报社现在的情况是版面越多,反而越亏损。”
据他介绍,很多纸媒的主要收入是来自订阅费和广告收入。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之下,欧美的传统媒体受影响最大,而日本也出现了一些下滑,尤其是在广告收入领域,日本纸媒广告的平均下滑数据为9.7%,很多报社甚至出现了30%以上的下滑。
而宏观数据更显示新媒体正掠夺走越来越多的读者和广告。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底,全球网民数量已经从2000年的3.6亿增加到15.8亿,增长率为338%;全球互联网平均普及率为23.6%,其中北美的普及率高达73.1%。2009年2月的调查统计数据则显示,全球共有网站2.16亿个,比2000年增加了约10倍。
全球最大的广告公司之一实力传播公司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球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除电视广告基本保持不变外,其余全部呈逐年递减趋势,并且结论是今后仍将继续。
新闻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鲁伯特·默多克认为,传媒行业应加强保护知识产权。他称,目前传媒业盗版中盛行一句话“不管是黑老鼠还是白老鼠,能躲着猫的就是好老鼠”,对传媒业影响很大。
汤姆·柯里将数字化形象的称之为数字之桥。他将数字之桥带来的影响概括为: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内容传播得越多,我们的售价降低得也就越大。
而数字之桥另一侧的受众似乎乐在其中。“他们除了阅读新闻外,还做别的事情——通过Facebook和朋友联系、通过Linked In社交、写博客,以及追寻Twitter上有趣的人物、场景和事件。”
防守与革新
汤姆·柯里所讲述的数字之桥两侧的情景,实际上是一种不平衡关系。
为改变这种不平衡关系,世界媒体巨头们都做出了改革的措施。3月,共同社汇总编辑了以加强影像等多媒体新闻和多语言发稿等主要内容的3年计划。
据石川聪介绍,2008年共同社实施了结构改革,改变了以往把报纸版面制作为重点的编辑局的功能,在其下设的新闻中心中增加了不仅针对报纸,而且还对音视频多媒体及外语新闻活动进行统一协调的功能。
“我们从去年到今年,一直在做的就是将一线记者全部配备小型的摄像机,最近,记者拍摄的视频被电视和网络新闻采用的例子不断增加。”
而俄塔社社长维塔利·伊格纳坚科认为,“要想在21世纪变得更加自信,必须意识到这种变化也会影响到新闻产品的消费者。”他强调,今天的传媒业已经成为国际经济重要产业,“因此必须弄明白新闻产品的消费者,新闻产品必须细化,适合不同消费者的个人爱好”。
而近年来,汤姆·柯里领导下的美联社也不断向主流的新闻网站和搜索引擎施压,要求它们付费、合法使用美联社的新闻信息。而汤姆·柯里也坦言,在一度见效之后,在过去一年中“新闻盗版”活动又卷土重来。美联社目前不得不另谋他法防御盗版侵权。
事实上,国内媒体也在通过多种手段增强自己的实力。
日前,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社长杨兴锋表示,“南方报业集团已经拿到了一个网络视频的许可证,整个集团的网站都可以用这个牌照。”同时,作为平面媒体,南方报业的思路是先向广播电视发展。据了解,南方报业集团进入中央人民广告电台“经济之声”,负责频道的经营,《南方都市报》近期也与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新闻栏目展开合作。
在鲁伯特·默多克看来,同样面临挑战的中国市场,却迎来了新的机会。“广泛的受众是这一机会的基础。”作为新闻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认为数字革命将带来颠覆传统世界的时代。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调查统计,中国网民数量一直呈高速增长态势。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绝对数量居世界第一,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5.5%,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23.8%。中国网络广告的经营额增长非常强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09中国网民财富报告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