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应把东亚共同体留给亚洲国家
本报记者 汪 洋北京报道
2009年度的APEC峰会召开在即,这将是美国、日本等大国完成政权更替后,亚太地区主要国家首脑第一次在亚洲聚首,共商区域经贸问题。
而日本民主党内阁近来积极宣传建设“东亚共同体”,颇有鼓动亚洲国家甩开美国单干的架势,更是让这次峰会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一次亚太地区未来政治博弈的彩排。
美国会不会释放惩罚日本的信号?日本政府会不会从既有的立场上后退?中日韩等区域大国将如何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东亚一体化究竟何去何从?
11月5日,在京参加北京论坛(2009)的韩国延世大学政治外交系教授文正仁就以上问题接受了本报专访,文正仁曾担任卢武铉总统的国家安全高级顾问、外交通商部国际安保大使。
《21世纪》:日本鸠山由纪夫内阁正积极鼓吹建设东亚共同体,日本外相一度表示共同体未必包括美国。请问你怎么看待东亚共同体的前景?这意味着日本“回归亚洲”?
文正仁:鸠山内阁的外交政策真正重要之处在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日本愿意在村山谈话的基础上和邻国解决历史问题,并继承细川内阁重视邻国的外交政策,发展日中、日韩关系。
其次,鸠山的提议表明日本政府愿意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对于小泉内阁来说,中国的崛起是一个威胁,是需要遏制的。但鸠山认为,日本不能否认中国崛起这一事实。
就东亚共同体而言,我想鸠山内阁的设想还很不完善。冈田外相表示共同体不包括美国时,我正在东京参加一个政治家论坛,当时就有民主党政要表示,在民主党最初的考虑中,美国就是被排斥在外的。但是,随后不久鸠山首相自己又公开表示共同体可以包括美国。
不过,鸠山内阁认为,东亚共同体应该发展成为一个欧盟似的区域组织。虽然共同体设想的具体内容还不明晰,日本官僚能否支持鸠山内阁的这些设想也有待观察,但是鸠山内阁的设想对中韩而言都是有利的。
《21世纪》:2009年度APEC会议召开在即,美国是否会积极发展APEC等其他亚太地区的区域组织,以抗衡一个没有美国的东亚共同体?
文正仁:美国的参与对东亚一体化来说是很重要的。但美国一直对亚洲的区域一体化态度暧昧。美国一开始就对东盟和中日韩三国领导人间举行的“10+3”峰会心存疑虑。1999年,金大中在马尼拉参加“10+3”峰会时,美国驻首尔的外交官员就来问我,韩国的外交政策是否要发生某些不利于美国的变化。我当时回答说,北美有自由贸易协定,欧洲有欧盟,亚洲正处在金融危机中,我们需要一个区域组织。
就东亚一体化的前景而言,我想,美国可以继续保持在APEC中的领导地位,但是最好不要加入东亚共同体。美国一加入,事情就会变得很复杂,安全和政治因素会因为成员身份的复杂而复杂。为什么不把东亚共同体留给东亚,让后者发展一个真正能起作用的东亚共同体?毕竟美国也不是欧盟的成员国。
《21世纪》:在亚洲一体化的潮流中,韩国的外交政策该做怎样的选择?
文正仁:韩国外交政策面临着真正的问题。前总统金大中一贯鼓吹东亚一体化,到了卢武铉政府,他推动的是东北亚共同体。现总统博是靠批评金大中和卢武铉的政策上台的,在外交上也不得改弦更张。李明博政府鼓吹的是“亚洲民主倡议”,注意发展韩国和地区国家的双边关系。
之前卢武铉政府的看法不是这样的,当时的政策认为,美韩联盟只在某些方面是有效的。同盟需要一个共同的威胁和敌人,但如果现实世界中不存在这样的威胁和敌人,是不是我们就应该为了联盟的存在把它们创造出来?
《21世纪》:东亚一体化不仅仅是一个政治问题,在欧盟发展史上,区域一体化肇端于煤钢联营等经济合作。但是东亚三大国之间的FTA谈判迟迟未有实质进展,你怎么看待中日韩FTA谈判进展,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
文正仁:在中日韩三国FTA谈判中,日韩两国担心的都是中国的出口。从两国的内政角度来看,两国政府都不容易说服自己的国民开放农业市场。
谈判缓慢也有其他实际原因。从中韩两国贸易结构来看,两国间有紧密的生产、贸易网络。超过20万的韩国商人在青岛、大连、深圳等地设厂生产,很多产品最后返销韩国,韩国海关对这些产品收的税是很低的,因此有无FTA,现在看起来影响不是很大。
当然,韩日两国不可能长久忽视中国希望签署三边FTA的设想,我想签约是迟早的事情。
农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09中国网民财富报告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