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五资联动台州模式
本报记者 赵飞飞
实习记者 蒋巍 台州报道
在民营经济为绝对主导的台州,此下正在革新其经济结构。
而中石油、卡塔尔石油国际公司和壳牌石油将联手投资800亿元建台州大石化项目。这个国资外资联手的巨无霸大项目,一期包括建设2000万吨/年的原油加工能力、120万吨/年的乙烯裂解能力,以及一个30万吨原油码头等工程。
台州发改委测算,一旦台州大石化项目投产,可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相当于2008年台州全市生产总值的一半,与此同时,该项目还新增3000亿元下游产业及相关配套行业的销售收入。
眼下,这个项目尚在推进之中,规划和环评在内的前期工作均已完成,还在等待国家发改委批准。
“台州的经济构成太单一了,这个项目能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台州的经济结构。”台州市发改委主任郑荐平告诉本报,“包括正在进行的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台州市希望能构建民资、股资、外资、国资、银资‘五资联动’的格局。”
破除单一结构
《21世纪》:台州的部分经济指标,例如上半年的经济增幅,在浙江省内的排名不理想,如何看待台州经济从危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郑荐平:台州经济在这次危机中的表现可以概括为先起先落,大起大落。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产权结构单一。众所周知,台州是民营企业为主,其中既有销售上百亿的销售公司如吉利,但主要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市20多万家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9%以上,台州民营企业的产权都是自己的,负债率高,扩张冲动强,国家一调控,市场一波动,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台州目前企业生产的产品结构十分单一,台州民营经济的主体是制造业,2008年台州制造业占规模上工业总产值的92%以上。这种末端产品、生活资料生产居多,缺少原材料重化工业的情况,导致了在目前产品供大于求的大环境下的困难局面。
而在市场结构上,台州又是以外向型为主导,外向依存度高达一半左右,台州企业对外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严重,对内一些制度环境带来的压力也很大,民营中小企业大多五险一金没有交,劳动法出台后要求交齐,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他们的负担。
在台州,五险一金占工资总额的26%,而工资一般占民营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总成本的20%,这就是增加了5%成本。而民企利润率大多在3%-10%之间,这意味着很多企业没有利润基本没有了。
《21世纪》:台州模式享誉内外,但形成的过程并非一触而就,台州模式的形成是如何一路走来的。
郑荐平:新中国建国的前30年,国家在台州投资仅4.6亿元,国有经济十分薄弱。1983年温岭工商局在全国最早为“股份合作”企业“登记户口”,1986年黄岩县委县政府率先发文推行股份合作制,台州模式由此而生。
台州民有企业经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三个阶段发展。1978年至1984年,是农村工业化和民营经济发展的萌芽阶段,其特点一是劳务输出、外出打工经商;二是收旧利废综合利用。现在台州,这些产业例如固体废物的处理利用已演变成一个重要产业;三是发展“两水一加”,就是水产、水果的加工,这是我们工业化起步的一个阶段。
第二阶段,从1984年至1994年,是台州工业化的资本原始积累基本完成,工业化和市场化蓬勃发展的阶段。台州政府提出要“取两南(苏南、浙南)之长,走自己的路,大力发展股份合作经济”的战略口号。我们当时做的事情是大力兴办商品市场,台州路桥的商品市场起步要早于浙江义乌,浙江的市场就是在台州的基础上总结发展起来的。
第三阶段是从1995年至今,这个时候台州城市化加速发展,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联动的阶段,也是台州民营经济开始迈向集约化生产、国际化经营、簇群化发展、多领域扩张的新阶段。
截至目前,台州民营经济总量已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了全市90%以上的经济总量,80%以上的就业和70%以上的财政收入,上规模企业达6262家,74个工业制成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
反向台州模式
《21世纪》:台州一路走过来,目前形成了诸多优秀的企业,目前整个台州民营经济结构怎么样?
郑荐平:我们民营经济发展到现在,概括起来主要特点有三个,最重要的是台州经济依旧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
台州目前已有13家上市公司,其中在中小板上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台州在全国地级市当中位居前列。现在IPO刚放开,我们在证监会还有8个公司在等待发审,创业板我们还报了三个。
我们也有销售上百亿的公司,像吉利集团今年能够超过200个亿。但是我们台州民营经济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市20多万家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9%以上,创造了95%以上的生产总值和利税。
第二个特点就是以外向型为主。2008年,全市自营出口117亿美元,比安徽省一个省的自营出口总额少一点点,外向度高达45%,出口依存度为42%。所以这一轮金融危机对我市出口企业的影响也非常大。
7月份开始,台州的自营出口额比6月份增了1个多亿,后几个月份的指标如能连续在7月份的基础上再增长回升的话,那说明我们的外贸已经回到稳定增长的阶段。
第三个特点就是以制造业为主。我们去年全市工业产值近6000亿元,制造业占规模上工业总产值的92%以上,就是说我们的民营经济的主体是制造业。
《21世纪》:那么台州市是如何应对上述结构缺陷?
郑荐平:在国家四万亿投资方面,台州缺少大项目落地,不仅如此,事实上台州很多自己推动的项目也出现了问题,没有能够按进度建设,世界经济没有复苏,民企投资意愿不强,消费拉动也不会有跳跃式发展。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光靠民资一民独大,独木难支。所以需要五资联动,即靠外资、国资、股资、民资、银资来完善经济所有制结构。台州要发展沿海重化工业、石化、建材、钢铁等来延长产业链。
我们希望民资、国资、外资能达到三三比例。五资联动是台州想出来的,浙江其他地方没有明确提过。现实让台州不得不反省,虽然无民不稳,无民不富。但没有五资联动,台州经济无法做强。
针对民营企业产权结构,组织结构问题,台州目前着力推进的企业制度改革,主要任务是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健全企业法人治理机制,优化资本、组织结构,与此同时,台州更希望能让产业集聚有所突破,围绕于此,台州政府上下已经在马不停蹄开动。
事实上产权制度改革早在上世纪末台州曾经推动过,按照在竞争性领域国退民进的要求,积极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当时就已完成了全市570家国有企业和779家集体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转换员工身份,改制面达到99%。
而此轮的改革,是一种新形势下的操作。
制造业
中小企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09中国网民财富报告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