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市面有售 鯊魚性器官扮魚翅

熱度325票  瀏覽0次 時間:2017年11月01日 11:25
查看相片
雄性鯊魚的性器官(受訪者提供)

【晴報專訊】一項魚翅基因的研究發現,部分本港市面出售的魚翅並非來自鯊魚,而是由鯆魚、鰩魚(即俗稱魔鬼魚)和銀鮫魚等製成。而部分「魚翅」亦非鯊魚魚鰭的部分,竟是雄性鯊魚的性器官。消費者有機會在不知情下,購買及食用這些「魚翅」。

香港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以及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等香港及美國兩地科學家組成的團隊,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間在上環、西營盤的海味街,隨機抽樣購買市面上海味乾貨店的魚翅,再以基因分析了4,800個樣本。

團隊促政府規管

結果顯示,市面至少有76個物種以魚翅的名義發售,當中3分之1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列為受絕種威脅的物種;而以「魚翅」名義發售的,並有鰩魚、銀鮫魚等類別。至於部分「魚翅」亦不屬於魚鰭,而是來自鯊魚其他部位,例如雄鯊的輸精器官。研究團隊指,現時沒有「魚翅」明確定義,建議政府把魚翅納入規管,規定海味店必須標示店內魚翅製品的所屬物種、來源地及部位。

頂:20 踩:16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17 (103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19 (99次打分)
【已經有87人表態】
9票
感動
11票
路過
10票
高興
6票
難過
11票
搞笑
13票
憤怒
14票
無聊
13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