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股不同權 基金公會倡增獨董比例

查看相片
【經濟日報專訊】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認為「雙類別股權架構」不符合投資者利益,惟由於現幾已成定局,會着眼於爭取最合適的投資者保障措施。
該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表示,同股同權仍是最佳的股權原則。不過,由於香港已決定引入同股不同權,該會現正收集會員就在同股不同權下的投資者保障意見,並會主動向港交所(00388)及證監會反映,希望能為投資者爭取最佳的保障。
摩根:長遠估值或遜同股同權
港交所已計劃最快在農曆新年後,就同股不同權細則作市場諮詢,冀於下半年接受該類型公司的上市申請。
摩根資產管理投資總監(股票)Jonathan Lowe認為,採取同股不同權的上市公司,由於其包括投資者保障等企業管治水平較低,長遠估值或會較同股同權公司為低。
籲保獨董遴選公開 廣納人才
他建議,獨立非執董比例可增加至5成,以增加對公司的監察能力,同時,在董事選舉及併購交易等重大議題上可轉為採用同股同權,以增加小股東的保障。
Hermes Investment Management副總監周尚頤指出,除增加獨董比例外,更重要是確保獨董的遴選過程公開透明及需廣納不同專才,確保有利公司利益。同時,董事會應進一步披露過去工作的情況、現時工作進度及計劃作甚麼的轉變,以便全體股東了解董事會有盡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