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传播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ת   發佈者:无其人
熱度51票  瀏覽3次 時間:2009年10月24日 12:15

魏武挥

大体上,大众媒体和大众传播是紧密不可分的:能够由大众媒体传播出来的内容就是大众传播。在信息匮乏的几个世纪里,这样的说法是成立的。但互联网的诞生伴随来的信息爆炸,让大量的媒体已经沦为小众的媒体,道理很简单,它们已经失却了足以引发大众层级传播的话语权,或者说,影响力。

网络时代的传播是纠结的。如果说,早期以门户为核心的互联网版图还能区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话,今天的网络传播已经不是那么容易区分这些传播层级了。如同清华的何威博士所提到的,互联网上的大众已经成为网众,这样的名词出现,并非纯粹是语言上的变化,之中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在学理上,从面容模糊的大众(mass)到了会选择媒体、会和媒体互动的大众再到了已经部分掌握话语权成为传播者的网众了。

这里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新浪最近推出的微博服务(俗称围脖)。这项功能所能提供的服务就是用户可以写上那么两句话发在网页上,和博客服务很像,故而又被称为迷你博客。在微博中,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类似“我现在要去练习跳舞了”这样或许没什么营养的话,引来了近5000个转发和3000多个评论。要说传播,这的确是大众层级的。但我想,一班人的这么一句话是不可能引发如此之广泛的传播的,这句话的主人是:李宇春。

转发对于微博来说很重要,这可以形成链条一样的多层级传播:一传十,十传百。病毒传播只需要几个层级就可以形成大众传播。但是,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为什么看客要转发?是内容很好很强大么?

站在一个反对“娱乐至死”的人的立场,可能对这样一句话很不屑一顾:这样的内容有什么价值。但是,在摇头叹息之前,先想一想,究竟什么叫有价值的内容。在普世价值之外,还有大量的内容是否有价值并不是媒体决定的,而是:大众,或者说,网众。

读者对内容的判断,一方面可能是内容本身,另外一方面和内容的创造者有关。名人的话总归具有先天优势,特别是对于名人的粉丝来说。换句话说,这样一句话引发的大众层级的传播,不是新浪这样的媒体决定的,而是大众决定的。我之所以要不厌其烦地再重复一遍这句话的原因在于:究竟什么叫“内容为王”?

刚刚结束的世界媒体峰会上,有专家指出传统媒体应该回归到内容为王的时代。这话是对是错姑且不论,但媒体们得仔细地想想这样的问题:你认为有价值的内容就一定有价值么?而你认为属于垃圾的东西在别人眼里会不会有成为宝贝的可能?像新浪微博这样的平台固然还可以称为一种“大众媒体”,但它和传统媒体究竟有何不同?如果我们今天还仅仅是关注于内容而不是内容的传播者,传统媒体是无法跟上整个传播社会的变迁的。

今天的大众媒体依然还是大众媒体,但它能起到的大众层级的传播效果已经和原来有了一些微妙的区别。传媒工作者或研究者在痛心疾首于他们认为有价值的内容得不到广泛传播,而有些他们根本看不上的东西就一传十十传百(比如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之余,是不是该想想,这个大众传播时代,似乎已经开始向社会化传播变型:由大众来决定传播的内容是否是大众层级的传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09中国网民财富报告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頂:4 踩:3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33 (15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36 (14次打分)
【已經有15人表態】
2票
感動
2票
路過
1票
高興
2票
難過
3票
搞笑
2票
憤怒
1票
無聊
2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