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委會 5 年處理 8700 投訴 7000 宗被定為「瑣屑無聊」 須紀律研訊不足3%︱Yahoo
【Yahoo新聞報道】醫委會過去 5 年共處理 8700 宗醫療投訴個案,由接獲投訴至完成處理的平均時間為 27 個月,其中 7000 宗屬於「瑣屑無聊」或申訴人未能提供足夠資料為由駁回,只有 221 宗須紀律研訊,佔總數不足 3%。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今日(19 日)在立法會回應議員查詢時表示,自 2018 年修訂《醫生註冊條例》後,每年研訊個案數目由原本的 25 宗增至 48 宗,而整體投訴個案的處理時間亦由約 6 年縮短至約 3.5 年。
醫委會每年接獲的投訴數目介乎 500 宗至逾 3,000 宗,過去 5 年內共完成 8,700 宗個案,其中約 7,000 宗被醫委會偵查委員會以「瑣屑無聊」或申訴人未能提供足夠資料為由駁回,約 1,500 宗則被認定無須進行研訊,最終只有 221 宗(不足 3%)進行紀律研訊。98% 的個案在接獲投訴後 4 年內完成紀律程序,但部分較為複雜的個案需時更長,主要涉及需要專家及法律意見。
有個案處理時間超過 10 年
立法會議員陳凱欣指,上屆政府曾承諾修例後將每宗個案的處理時間縮短至 2 年,惟目前僅不足 4 成的個案能於 2 年內完成,部分個案甚至需時 14 年才能獲處理。
盧寵茂回應指,現時平均處理時間已縮短至 27 個月,接近兩年的目標,但強調醫委會的研訊程序與法庭審訊相似,涉及專家證人及醫學報告等因素,部分個案因證人退出或需重新撰寫報告,導致延誤。他補充,已完成的 8,700 宗個案中,處理時間介乎 7 至 8 年的有 7 宗,超過 10 年的則有 3 宗,認為應視為個別例子,難以據此判斷整體制度效率。
江玉歡:遲來的公義不是公義
議員江玉歡則關注處理時間長短對投訴人和被投訴醫生的影響,並形容「遲來的公義不是公義」,詢問政府會否採取措施進一步改善制度。盧寵茂強調,每宗個案的性質不同,難以設定統一的處理時限,並認為強行規定完成時間將影響公平性,如同要求法庭案件設定審結期限一樣,不切實際。
政府早年修例增加業外人士參與醫委會,並成立多個偵查委員會及研訊小組,以期加快投訴個案的處理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