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0的38个想象
去年的第一期《商务周刊》,我们第一次推出了“年度想象”专题,引起了读者超乎想象的兴趣。是的,大家都愿意看到变革的趋势与机会,哪怕这种想象是一种猜想。经历了动荡的2009年,危机结束了吗?破坏性创新发生了吗?我们的经济社会将会在2010年呈现出怎样的模样?这是每个人都急迫的疑问,对工商业人士来说,它更意味着对后危机时代的洞察与展望。因此,本刊拟就了关于2010的50多个关键词,特约请国内外专业人士撰写,然后从中选出38篇有较高质量的文章,组成了今年“关于2010的38个想象”。
和去年一样,这些文章涉及对所列主题的精当解释、迄今发展脉络的简要梳理,并要求作者有一半篇幅是针对2010年乃至此后时期的发展趋向,包括此主题各利益相关者的可能性活动,以及严谨而又不失大胆的预测。感谢这些作者,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为《商务周刊》的读者奉上了各自独特和精到的观点。
以下是我们的约稿函中对相关主题词的阐述。2010年,想象有多少将成为事实,又有多少发生人们预想不到的戏剧性变异?让我们拭目以待。另一个有趣的期待是:一年之后我们推出“关于2011的想象”特刊时,又会有哪些新关键词出现?
后危机时代:各国都宣布复苏的迹象越来越明显,这次全球危机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了吗?还是金融风暴第二波正在酝酿之中?2010年我们将遭遇哪些新的不可测?
G2、G4还是G20?世界格局已经和正在发生的巨变,让国际政治权力再次进行转移,G20已经取代了G8,但中美共治、中美欧日博弈的呼声也不绝于耳,未来我们将看到怎样的世界政经新秩序?
胡马会:马英九顺利当选国民党主席,以国共两党领袖的身份,胡锦涛和马英九会在2010年历史性握手吗?两岸关系将呈现怎样的走势?
中国创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口号已经喊了好几年了,这个跃迁在多大程度上正在发生?我们创造了什么,路径是什么,障碍又有什么?
气候政治:全球200多年的工业化,仅仅使不到10亿人口实现了现代化,但自然资源已面临枯竭的威胁,生态环境遭受巨大破坏,剩下的40亿人不可能再沿袭少数国家以集聚世界多数资源为手段的发展模式。因为这些共同挑战,气候成了与经济、军事同等的国际政治课题。奥巴马上台后,国际社会围绕着问题将展开怎样新的权力和权利博弈?
全球:来自国际金融市场的种种迹象表明,尽管全球经济仍难言反转,但随着发达经济体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全面实施,全球基础货币供应将持续上升,在流动性的冲击下,国际大宗商品的供求属性正让位于金融属性。新一轮全球通胀已在悄然酝酿之中。2010年,我们又将看到这个幽灵吗?
非理性繁荣:本次发轫于华尔街的全球金融危机动摇了经济人理性和完全竞争市场这两大主流经济学假设,如果人注定有着贪婪的非理性本能,市场也无法符合完全竞争的条件,我们如何看待衰退和繁荣,如何给2010年下一个预判?
人民币国际化:几乎可以肯定2010年人民币的升值趋势,但全世界财经界更关注的是人民币作为硬通货在国际金融和贸易舞台上的声音会变得多强势。
以小为美:中国企业一直以做大做强为目标,政府和民间社会也偏爱大公司、500强,但创新又往往来自小型创业公司,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事实上也多由中小企业推动。我们这个崇尚宏大叙事的国度,会还小企业、小组织以更有活力的正面环境吗?
低碳经济:最近几年“碳足迹”、“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人们把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与社会模式,称为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然而,低碳努力不仅包括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的调整,更需要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2010年我们能变多少?
碳强度:本次,让很多国人听说了一个新词“碳强度”。与直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不同,衡量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碳强度更多强调的是节能增效。由于经济性的缘故,看上去很美的新能源产业仍然多存在于愿景之中,提高能效则基本可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那么,该怎么做?企业从中将获得怎样的好处?
生物质能:当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日渐稀缺,人们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其他可再生能源,尤其是连接太阳能和化石能源的生物质。有预测说,到本世纪中叶,采用新技术生产的各种生物质替代燃料将占全球总能耗的40%以上。但是正如玉米乙醇产业在中国的尴尬境地一样,利用方向、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依然障碍多多,2010年,它带给我们的将是惊喜还是更长久的等待?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农业
中小企业
新能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