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斌:为未来金融战略绸缪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ת   發佈者:无其人
熱度291票  瀏覽8次 時間:2010年2月10日 09:01

□本报记者 徐畅

作为成功的政策经济学者,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始终站在改革的最前沿,务实而前瞻的政策建言屡屡成为高层决策的参考。从上世纪80年代初学成之际的“金融改革方向思考”到眼下时兴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到二十多年一以贯之的货币政策“影子人”;上到决策层的采言,美国总统的回应,下到市场人士的瞩目,百姓利益之所寄,夏斌都以率真的个性,睿智的眼光,渊博的学识,影响、写就着许许多多精彩的故事。

夏斌的学术传记《危机中的清醒人》一书已出版。从中可见夏斌研究的三大特点:一是前瞻性,他总是能够基于现实需要又领先于他人,提出当下经济、金融最急需研究的课题。早从1987年的国库券转让方案,晚到本世纪初的“中国私募基金报告”、“金融控股研究第一人”,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中国两大历史机遇”,到今天的“房市调控应以消费品为主”等,无不证明了这一点。二是全面性,其涉及的研究内容几乎涵盖货币与金融的方方面面,从货币政策到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从信托、股市、房市、基金,到汇率改革、金融中心建设;从银行改革、外储管理改革、邮储改革,到国家金融战略、金控公司建设、金融监管协调,均涉及无漏。三是预见性,无论是前瞻性地提出问题,还是对经济金融形势分析后的政策建议,或者情势危急受人咨询的结果,夏斌的思想、观点及其智慧,都能在政府的政策中找到其“影子”。

去年7月,在四万亿投资计划推出之后,夏斌敏锐地觉察到,这轮刺激计划主要仍靠迅速扩大的投资来弥补失去的出口。如果消费的增速和出口改善的状况迟迟跟不上投资增长的速度,而继续一味采取简单的宽松货币政策,只能是在积累宏观经济的风险。因此,在维护复苏趋势中,应“消费为纲”,着力“消费主导”的结构调整。为此他提出了刺激消费的十大政策,其中着重指出,基于中央国企利润分红试点基础,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和分红比例。今后从中央到地方国企都要实行分红制度。“分红”要分别划入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收入,提高公共财政能力。政府持股适当出让于市场,筹集资金用于居民消费等。

去年年底,在楼市泡沫愈演愈烈之际,夏斌秉着学者的良知,发表长文,提出全面反思房市调控的十二条原则。他明确指出,房市调控要转到以消费为主导的方向上来,增加中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房供给,提高投资投机房成本;地方政府投资应国退民进,更多可赚钱的项目让老百姓投。眼前,中国房市正逐步走向以消费为主导的健康方向。

在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怎么办?中国金融怎么办?这已引起更多学者的思考。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未来金融战略的选择,关乎中国贫富、兴衰之大事。在夏斌花费近两年心思,将于今年四月推出的新书《中国金融战略:2020》里,更是放眼天下,从理论到实证,从战略思想博弈到精细入微的政策谋划,对中国在战略过渡期内的金融方略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探究。

夏斌在即出版的书中说,1978—2008年的第二个30年,历经伟大的改革开放,中国的金融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实事求是地说,在世界金融的棋盘中,中国仍只是一只棋子,更多的时期是在不自觉地下“国际象棋”。30年前,我们并没有明确的、并被以后历史不断验证的战略规划。下一个30年,由中国不断壮大的经济地位所决定,以及美国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又将显著不同于过去的30年,因此中国要谋求经济的持续发展,已不同于过去任何时期,可以“闭门”发展自己,而是必须要系统思考与制定金融发展战略。特别是G20伦敦峰会后国际经济金融新秩序的酝酿与变革,意味着正是确立中国战略利益的重要时期。中国更需要未雨绸缪,从战略的高度,为未来金融发展做出恰当、务实的选择,并做好充分的制度准备。

书名 《危机中的清醒人》

作者 苏健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頂:10 踩:13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21 (99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07 (90次打分)
【已經有79人表態】
13票
感動
9票
路過
9票
高興
9票
難過
9票
搞笑
9票
憤怒
10票
無聊
11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