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肃:这个时代我们所有创业者的智力正在转化为资本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ת   發佈者:无其人
熱度5票  瀏覽17次 時間:2009年11月07日 13:18

凤凰网财经讯 7日上午,首届中国自主创业大会暨2009中华创业领袖年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和君创业总裁、北京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肃在演讲中指出,这个时代我们所有创业者的智力正在转化为资本,这种资本能够形成自己创业的基础。

以下为李肃演讲实录:

李肃:首先感谢,感谢咱们的会议主持人让我有机会在这里跟大家探讨创业。应该说今天我讲的这个题目是跟咱们主持方进行过充分的沟通,想讲一个可能所有的创业者都会非常关心的问题,咱们自主创业和资本创通的问题,换句话说创业和就业到底是什么理念?很简单,咱们讲创业就是在我们现在没有资本的情况下,怎么样通过资本创新来取得自主的安息毙命之地,使员工就业者变成真正的老板,把自己的产业做大,做成领袖,因此所有人大家都关心一个重要问题,是我们的创业资本从哪儿来?今天我想讲很重要的问题,一个核心的观点,这个时代我们所有创业者的智力正在转化为资本,这种资本能够形成自己创业的基础。所以今天我是沿着这样的思路讲一讲,创业的过程中,中国创业三个阶段怎么样使得没有资本的人逐渐转化有资本的人?这个时代的特征在发生什么变化?第二个问题我想讲讲五维提升,我们现在的阶段,到底怎么样把道做深?把我们的法通过明法,通过咱们的数做大精数,同时资本还要发力,五维体系在创业中到底怎么去把握?最后讲讲,中国的企业在媒体的基础上,创业过程中怎么样进行十度的修炼?这是比较大的体系,因此我只能有些问题讲得大概的要点,跟大家分享一下,刚才赵老师充满激情的演讲,我觉得他确实是大策划家,确实会定位,我到底会怎么定位呢?很期望在讲完之后,大家来具体去做评价和沟通。

第一个问题,我想讲一讲中国的创业历史。1986年开始,我们进入中国的咨询业,当时跟最出名的世界经济导报一家报纸合办咨询公司,这家报纸应该说其实真是白手起家创起来的公司,当时这个借了一卷纸,在当时国家不允许私人办报的时候,跟中国上海社科院挂靠随着做出报纸的概念,打出首摆,收广告费,迅速崛起了。当时我跟他合作的时候这家报纸已经做到了引导中国改革潮流的水平,赵紫阳(音)当时所有的重要批讯,都从这个报纸拿出最前沿的知识,导致他对中国政治有巨大引导作用。这样的创业报纸,跟我们研究所合资做公司以后,我们借助赵老师所说的傍大款品牌功效,迅速在80年代,把当时最出名的国有企业,当时做咨询都做遍了,所以一汽、二汽、驾凌,当时最早上市,我们就开始给小飞乐、大飞乐去做顾问,研究怎么发股票,怎么分发?在80年代,应该说经济导报傍在一起,是中国最出名的一批公司。

这个时代我们开始研究创业问题了,我记得当时80年代的时候,什么叫创业?到底怎么样利用政策环节进行大规模的灵活机制创业,那时候真正是开始,开始在温州。80年代我们在温州开过一次非常大的研讨会。中国都讲经济低谷,第一次是在88年以后,88年突然通货膨胀达到25%、26%,国家全面紧缩所有的固定资产投资,就导致一大批国有企业突然没饭吃,虽然当时没有下岗分流的问题,但是确实产生出一批大型国有企业,最出名的公司都碰到市场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突然发现温州崛起一支非常强有力的私人队伍,这个经济发展之快,令人瞠目,所以当时我们跟温州市委书记联系,最后在温州开了一次第一届中国民营经济大会,这次大会,我去看了一批温州的这批企业家,到底怎么原始积累的?到底怎么在创业?这时候我理解的创业,就是我们所说的叫原始资本积累的特殊条件下的小资本、滚动式发展创业体系,这个创业体系在当时国有企业里面,确实不懈一幕。当时开会时候,带上海企业家去探讨温州模式,所有人士莫名其妙,觉得他靠原始积累搞出来各种工业,不过是家庭小作坊,温州用10万销售大军,找到国有企业空白点,大规模打进整个中国市场过程中,中国国有企业认为这叫灰色交易,认为他在给回扣,挤这个市场。

同时他又认为温州企业作为一种家族企业,都是小作坊的家族,不可能社会化,在当时大国有企业,上海的大品牌和最好的公司眼里边,温州企业只不过是小蝌蚪而已,不觉得这个创业会造就出新的形式、新的业态、新的生产力。在80年代的时候,我们当时开会讨论的重要问题,大家都否定这种创业,因为这种创业没有前景,不成气候。但是这种政策性的创业的短短十年之后,短短八年之后,我中间去了一段美国,等到90年代初中期,我们再回来看温州,形势大为改观了。90年代政策性创业的延续,出现的结果其实是整个温州的创业者运用他当年积累农业,大规模扩大产能,降低成本,打进国际市场。整个上海高成本、高品牌体系,随着新兴企业发展不衰退。90年代中后期再去看这两个企业,得出的结论,老的工业性在竞争下全死完了,根本没剩下什么,整个温州一大批企业随着重组、整合原始积累的作坊基础上不断扩张,最后变成中国第一,世界第一。格力和正泰都是几千个企业重组最后变成两家。因此在原始性的积累、滚动式的发展能不能造就整个产业领袖上应该中国80年代开始起步,90年代逐渐成型,到至今我们看到的结果,都是非常重要的现象,中国用这种方式造就出了一大批制造领袖,这是80年代政策型创业。

到90年代我们看到的创业是机会型的创业,德隆大公司给他们当顾问,德隆到底怎么发的财?确实惊人,90年代市场有大量的重组整合,资本市场刚刚发育过程中不规范的大量机会,这种创业我们看是机会型的创业,可以做股票,很少的一部分钱,原始积累卖饭,卖很少的一点钱,它进入股市的时候,真正会操作、整合非常好做,那时候我们看德隆怎么炒股票?一只股票炒了30多倍,可以5轮进去出来,大家到最后看德隆的颜色行事,大家去做顾问,中国的整个90年代真是机会型企业家的天下,在这样的机会面前,有大量的企业抓住了机会,最后就可以赚钱。咨询工作好,我当时做建筑业破产了,从海南回到河北地方来,最后已经把所有的钱给了老婆,最后只剩下点钱挤破车,开始跟房地产谈,最后给30万给咨询公司,策划方案从政府就拿到了钱,拿到了地之后再回押给农行,又开始做,三个亿做出来了。在整个90年代,中国到底面临什么样的机会,在机会面前,到底怎么创业?在整个90年代看到了大量的案例,那时候德隆势如破竹的时候,不过是几百万进入股市滚动,最后调动全国600亿资金,整个大群弄出几十个产业,做成了非常大的企业。机会型怎么造就中国爆发性发展的富豪?90年代看到这种大量的案例,也参与过大量的这种案例。

到了21世纪之交,到底我们的创业是一个什么形态呢?换句话说原始积累拿点小钱,到底还能不能创业成功?我认为现在相对来讲机会越来越少了,我原先在清华到处讲课,有一个学生第四次听课,最后自己的生意不做了,拿两、三千块钱到处找机会找不着,上了6个班也没有找到投资机会,这个时代小钱能不能创出最大的大业来,能不能造就领袖?这种机会还有,相对来讲越来越少、越来越难了。所以现在我们看到大量的闲散,包括山西煤老板们被国家整治都出来了,拿着多少钱都出来,也在研究这个问题。

现在原始积累创业的过程中到底找到什么机会,咱们突然能一夜暴富,大批拿着闲散资本的钱碰到障碍,现在是风化企业时代,大批企业会死,新兴企业不断涨,在这样的时代中,原始积累创业空间相对来讲应该是越来越小的。我们在这个时代里,机会型到底还会不会造就出重大富豪的机会?我们认为在现在这个时代,还会有很多这种机会,绝不能报这个希望,不能明天致富了。大量的机会越来越向成熟的经济市场转化了,21世纪重要的创业是创新型创业,这种创新型创业,到底是什么样的规律?该怎么样去创业?是我们现在研究的重要问题。

所以因此,现在在世纪之交,我们看到大量的创业,是高技术、新的商业模式,然后去打动资本市场,而资本市场又全世界的基金、大规模,大量的获胜资本都组合成基金,都在找重要的机会点,把钱投进去,真正发展。我们给很多国外基金做顾问报IDP,华平(音),高盛。我们每个也给他写报告,研究到底怎么做,现在有大量的资金不光找项目,还要找项目。看当年整个基金大规模涌入中国的时候,去评价中国空手到最后拿小钱创办各种各样商业模式的时候,有完全不一样的看法。上次我碰到最出名的一个基金经理讲,三个基金看马云,两人觉得马云是骗子,一个就觉得马云是天才,天才就投进去了,最后发财了。这个时代到底怎么样进行创新思维?怎么样去打动资本?现在提出最重要命题就是讲的中心线索,这个时代的人的智力正在转化成资本,是种能跟资本去博弈的资本,这种博弈到底怎么博弈?就看我们怎么样找到自己的点?怎么样去研究自己的立脚之地?所以因此这个创业与创新的历史经验,我们做了大致描述以后,下来就讲,我们中心的观点一个,我想讲传统创业和创新创业之间的区别,应该说我们认为企业的效率,它其实来自于三个方面,一个方面叫管理效率,第二个方面叫资本效率,第三个方面叫结构效率。这三种效率取得方式完全不同,我们的传统的整个的创业体系,总的来讲是围绕着整个管理效率来的,它在研究创业什么样的产品,到最后拿到什么样的原始积累资本,怎么样滚动把一个产品做好了?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全新的创业模式,越来越依赖于创业者怎么样打动资本?要把资本效率为我所用怎么样编出最好的建议书来?最后把创业资本打动了,怎么样在自己商业每一个环节里面用什么样的方式使得资本把你的价值重新评估,什么叫资本效率,我觉得今天一定要讲性出这个概念,资本效率在本质上并不是资金的周转,资金周转是在管理效率去研究的。到底怎么从银行拿到钱?周转?资本效率最重要的是天上飘的钱,评价一个产业、企业、人是完全不同的思维评价,不同价值观平段,把你评价成最高,凭什么把你评价这么低,有资本效率的规律有一个客户当年拿了一个亿买健,我给你一个股票算了,给了8千万的股票,在当时条件下,到处拿股票卖,谁也不买,抓了两年、三年之后股票变成40亿了,幸亏把我抓起来,否则如果不抓,三亿怎么也卖掉了。对企业评价成40个亿,整个公司评价可以变成几百亿,从这个意义上讲,资本的眼光和我们人的眼光不一样,从这个角度讲资本是杠杆,作为正杠杆把你从8千万一下评价成40个亿,作为负杠杆10亿评价8千万,从这个意义上讲,资本的杠杆功效,大家看到资本杠杆对创业者评价,是创业者最重要的价值所在。所有的创业者都要看到,原始积累慢慢做生意,办个小饭馆也是创业,但是不是这个时代真正本质上的创业,是由资本市场重新评价你的创业价值,每个人拿出的观点、想法都可以打动资本市场,美国当年1992年研究创业资本,研究风险投资的时候,我在旧金山去看很多风投的时候,我大吃一惊,说资本怎么评价人?拍着脑袋说了一个故事,人家就得给你钱,最后觉得你值钱50万,赚20%可以,一块赚钱,这个风险投资,投了一个想法、资源、概念,所以每个人对这个创业资本,该怎么样去包装自己?该怎么样去设计、创意自己的卖点?这就是这个时代需要研究很重要的问题。

刚才赵老师讲卖点是产品定义中拿一个卖点卖给消费者,跟资本同样是卖,卖的是股权,把我们作为创新的主体,研究价值该值多少,放出20%的时候,我到底值多少钱。从这个角度讲,资本效率实际上在这个过程里面,在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三个资本效率为什么永远根值?90年代我们看到大量投机性资本,今天发大水,把我的房子全虫走了,股价2块钱,抄底卖完以后说水退了,房子又圈回来了。投资确实起着积极作用,因此我们现在进入21世纪后,要研究最重要的结构是结构效率,所谓结构效率是咱们把做生意变成做产业?大多数在创业之间都是在做生意思维里想自己的生存空间,大量国外创业,是从起步点已经为了好未来的结构,他就想当领袖。软银的老板孙正义创业第一天就讲当领袖,给三个人讲,这三个人都跑了不干了,最后人家做的大老板。我们现在这一代创业者到底怎么样在他的起步期里面,不光设计商业模式让我们的资本相继,更重要做出未来当领袖的梦,把生意变成产业。虽然今天是小的公司,但是你一定要为未来变成大公司做准备,这时候资本才跟你走,换句话说风险投资、产业投资,这些大的基金去投一个公司,绝不是中小企业的投资,中小企业的投资饭馆的投资是国家干的事,政府要去扶植中小企业是为了就业,而资本跟着我们的创业者走,最重要的是资本看好你未来能变成真正的领袖,能打败现在的领袖,替代现在的领袖,从这个意义上讲,到底怎么样提升自己的空间?设计自己的未来?是我们所有创业者也需要研究体系。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相关专题:

首届中国自主创业大会

农业

建筑业

中小企业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财经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财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009中国网民财富报告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頂:0 踩:2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5 (1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3 (1次打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