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物語】第二層思考捕捉中央救市機遇

熱度34票  瀏覽3次 時間:2024年10月18日 08:54
【價值物語】第二層思考捕捉中央救市機遇

「投資機會像女人,讓人喜愛,卻又捉摸不定。」畢非德1968年在致合夥人信上的金句,用來解釋近日港股波動,一點也沒有過時。現在市場的最大困惑,大概是「信唔信政府好?」救市最終有大力度,筆者也沒水晶球。但關於投資決定,用另一位大師馬克斯(Howard Marks)的理論就可以了。

現價高追美股必輸錢

馬克斯在其著作《投資最重要的事》(The most important thing)中指出,公司業績好,一般人會視為利好,然後買入;但擁有第二層思考的人,會先想想好業績是否可以持續,是否已經反映在股價?說不定股價已超漲,好消息反而是出貨訊號。

人人都說美股好,美股當然好,科技股更好,只是價格已反映絕大部分利好。現在才加入便似乎不那麼美好。標普500指數市盈率現在近30倍,比歷史平均數高許多。歷史上這水平買入,短期幾乎百分百輸錢。

決策不應消息主導

長期投資所以不用怕?那麼最好先有「坐艇」兩、三年的心理準備。來一下均值回歸,恐怕大部分人已受不了。再說,為何不等到便宜時先買?看看畢非德每星期都在減持美國銀行,大概你也能感受到他的恐懼。美股好,只是已很貴,所以暫時變得不好。投資需要第二層思考。

為何中央政府出招救市後,中港股市突然爆升那麼多?估值便宜才是關鍵。市場原先把情況想像得很壞,股價已反映壞情況,所以只要有些利好,股市便馬上飆升。但現在除了9月24日的人行記者會提出降準、減息、降存量房貸利率、降首付比例、設立新工具支持股市等有具體數字外,及後各部門的記者會,都只見政策方向,未有具體數字。投資者最害怕的就是不確定,於是中港股市又急急回落,升幅幾乎減半。

惟投資決策不應被消息主導,否則就似眼前一樣,被市場左一巴右一巴,實在很無謂。投資要思考的,是公司前景、估值和股價的關係。

現在中資股已很便宜,包括部分前景不錯的公司,不只較過去5年、10年的平均估值低,即使單獨來看也便宜。中資科技股市盈率隨時是20倍,甚至10倍。

優質中資科技股值博

經濟不好,大部分人的反應是沽貨(第一層思考)。但經濟不好,而股價已反映了大部分負面因素,那麼只要企業表現較預期理想,又或者政策力度比預期大,股份便易有更好表現(第二層思考)。

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如果政策力度比預期細,那麼好股票大概會匍匐前進,行三步,退兩步,但還是上升。如果政策力度比預期大,好股票大概率會急升。故不論政策力度大小,優秀的中資科技股份還會上升,只是升幅大小而已。回報比對風險值博率不低。

投資機會既似女人,也似「雙11」減價。人們總是希望在最低位買,但又有誰知道最低價在哪?可能今天買了,明天又便宜一點。然而,好資產總是會升值的,能在相對低位買到已很不錯。畢非德過去60年都是如此,從不會輕易放過任何一個投資機會。

等呀等,等到減價完結,等到美女嫁人,然後又等下一次,再然後人生也就這樣了。

郝承林

頂:3 踩:1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5 (10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09 (11次打分)
【已經有9人表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