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选加州州长
特派记者 杨琳桦 美国萨克拉门托报道
“我支持惠特曼,加州现急需一位有经验的商业人才,把其从疯狂的财政危机中拯救出来。”美亚太裔公共事务委员会(APAPA)创始人C.C.Yin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目前,他正以个人名义负责惠特曼竞选下届加州州长在亚太裔民众中的宣传和造势活动。
C.C.Yin同时也是加州“麦当劳大王”——加利福尼亚27家麦当劳连锁店的老板。在其位于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那个面积达40英亩的Yin Ranch中,有关惠特曼的资料正于其中一个会客厅一字儿排开。这里还召开过研讨会,以求将惠特曼施政理念更好地传达于民。
这一切源于——2010年1月,前好莱坞大明星施瓦辛格将卸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
事实上自去年始,加州“新任州长搏击赛”即已备受全美瞩目。首先,此地是世界高科技中心、美国人口最多同时也是最领美国风气之先的一个州,但如今却陷入财政垂直下坠的反讽中,在被美国主流媒体一通劈头盖脸的嘲笑后,甚至被电视清谈节目主持人戏谑:“把加州放到eBay上拍卖怎么样?”
其次,任重道远下,一批实力堪称史无前例的“竞赛军”已进入角逐。11月末,竞选名单主要包括——民主党方面:现任加州检察长的布朗(Terry Brown);共和党方面:前硅谷国会众议员坎贝尔(Tom Campbell)、以开发手机卫星定位晶片起家的保险局长庞斯纳(Steve Poizner),和一手将eBay抚养长大的前eBay首席执行官惠特曼(Meg Whitman)。
加州泡沫
2003年,共和党人施瓦辛格不负“好莱坞动作明星”称号,强势推翻已获连任的民主党人戴维斯(Gray Davis),使后者灰头土脸成为加州史上第一个被选民召回的州长,其时,施瓦辛格使命即——解决加州财政。
不过,经6年执政生涯,“动作明星”并未造就喜剧。《华尔街日报》报道,截至2010年中,加州财政赤字预计将达420亿美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加利福尼亚曾是美国最富裕的州,之后急转而下,原因复杂。”采访中,不少加州人士告诉记者:首先,2000年左右的科技泡沫是一重创;其次,这个人口位于全美之冠的州在贫困人口增加数字上亦为全美之冠(数据取自美国人口普查局),但此地居民却拥有几乎全美最好的社会福利。
再者,加州是美非法移民最多的一个州,这些占加州总人口20%左右的非法移民虽提供劳动力,但并不向政府交税;与此同时,如同美国其他州,加州个人所得税和公司税正日趋减少,而加州曾由Google上市带动的大把“科技公司员工股票期权兑现上交税”局面也难重现。
换言之,加州财政面临收入与支出不平衡的“结构性赤字”问题。去年年底爆发的经济危机,终使其崩溃。
惠特曼的机会
但“动作明星”很快将不能再对加利福尼亚施展拳脚,而下任州长候选人实力堪称“史无前例”。目前,民主党候选人只剩下一位,那就是71岁的布朗。
布朗是加州知名度最高的政客之一,曾任两届州长,州务卿、民主党主席及屋仑市长,角逐过美国总统宝座三次,此外,其现任加州检察长的政绩亦获好评。自去年1月至今年6月,布朗已筹款近700万美金。
“除40多年从政经验外,布朗优势还在对多元化的了解,曾专门去日本学禅。”采访中,不少加州人士告诉记者,而加州就是美国多元化的一个缩影。
不过,布朗也在经历竞选前的丑闻大揭露,这包括——对堕胎议题立场反复、曾短暂脱离民主党,与摇滚女明星之间的缠绵恋情,甚至被扯出十多年前曾在电台发表极左言论,评论指其——“像满口阴谋论疯子”、“主流政客通常会避免做出这种坦率、反企业的言论”等。
共和党方面,则队伍庞大,共有三员猛将。首当其冲,即是哺育了eBay十年、现年52岁的惠特曼。
惠特曼初涉政坛,始于去年美国总统竞选时。她先是为罗姆内担任财务总监,后担任共和党总统提名人麦凯恩的竞选团队副主席,并曾获麦凯恩“三位智者之一”称赞。目前,麦凯恩亦已对其参选表示支持。
“是时候将加州当做生意般经营。”由于曾在十年中将把只有30人的eBay打造成为一个拥有1.5万名员工、营业额达80亿美金的互联网巨无霸,惠特曼是硅谷最负盛名的女强人之一;其次,筹款无忧,坐拥亿万家财的她准备自掏腰包资助自身竞选经费。
但惠特曼的劣项也和她的优势一样明显,如缺乏实际从政经历,而为初选支持罗姆内,她在2007年才登记成为共和党选民,有报道指出她自2002年起即在半数选举中并无投票,这些成为其最受诟病的地方。
“惠特曼正在筹建一个专门的华人team为其提供争取亚太选民的决策决议,我去应征了,不过因须有美国公民身份,所以错失机会。”月初,有参政踊跃的华人人士向记者透露。
“明年年中的党内初选,惠特曼可能会输给坎贝尔,”有加州共和党人士告诉记者,“但共和党人也会综合考虑,以保证其最终候选人能敌布朗。”
据记者采访,截至目前,加州人认为下届加州州长更可能在布朗和惠特曼中产生,但形势也可能发生变化,如新参选者的突然进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敬请关注凤凰网汽车【2009广州车展】专题报道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