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危機處理有改善空間

熱度402票  瀏覽34次 時間:2017年9月15日 09:43

【星島日報報道】近日大學民主牆爭議熱烘烘,民主牆兩度出現冒犯標語的教育大學,在正名大學後遭遇首次校園危機。有教育界友好同程尚達傾開,指校方的危機處理,在事件之初迅速回應,尚算得宜,但之後事件愈演愈烈,校方則有點進退失據。

回顧今次教大民主牆事件,雖然冒犯教育局副局長葉若蓮標語迅速被學生會移除,校長張仁良亦即時回應,予人負責任感覺,然而相片在網上流傳,當晚有教育界人士發起網上聯署譴責,令事件迅速政治化,翌日張仁良與校董會主席馬時亨分別公開譴責事件,馬時亨更在鏡頭前要求全港市民反省,家長會否想主事者成為子女的老師,而張仁良當日的校內公開信,亦反問「今次劣行若真的是教大學生所為,你們會放心將孩子交到這樣的老師手中嗎?」

友好坦言事件被聯繫到準教師的師德與操守,教大高層公開譴責,論述卻顯然情緒化,「教大仍不確定主事者身分,但論調幾乎假定是學生所為,斥責兩人有辱師門,未免有點過火。」其後有立法會議員更發動聯署要求開除涉事學生,團體連日到教大示威,加上疑攝到張貼冒犯葉若蓮標語涉事者的閉路電視截圖流出,令校方更難化解矛盾。

馬時亨與張仁良兩人日前在電台節目,語氣也明顯「收火」,表明就算證明是學生所為,亦是獨立事件,呼籲不要「一竹篙打沉一船人」,要求議員停止聯署,以免繼續政治化。友好坦言,教大高層在今次危機處理之初,滲入不少情緒,尤其憂慮教育界「公憤」會標籤教大師生,卻進退失據,「以『真性情』處理校園危機,往往予人意氣用事的感覺,日後應對更添困難,比如其後校方自行拆除冒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及遺孀劉霞的標語,就算校方有足夠理據,外界亦有所質疑。」

今次危機處理另一端是學生會,雖對外秉持民主牆由學生自治的原則,但友好指,學生會要求把涉事者交給他們,召開會員大會與公投處理,亦非合理的解決方法,「這樣與公審無異,況且學生個人行為有既定程序處理,學生會取以代之,難以說服公眾。」

教育大學是本港師資培訓的主要機構,對學生的道德觀念及行為操守,較其他本地大學重視可以理解。程尚達期望,教大在事件中吸取經驗,不負教育界的高度期望。


頂:19 踩:18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41 (128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67 (124次打分)
【已經有113人表態】
21票
感動
10票
路過
12票
高興
10票
難過
14票
搞笑
19票
憤怒
12票
無聊
15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