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最強港隊進襲東奧薪火相傳 邊位「四朝元老」?一人最多鬥幾多項?
【東京奧運】最強港隊進襲東奧薪火相傳 邊位「四朝元老」?一人最多鬥幾多項?
2020東京奧運如箭在弦,香港代表團合共在13個大項(14小項)取得45張入場券,46名運動員當中既有經驗豐富的「四朝元老」、如日方中的「獎牌希望」,亦有初登奧運舞台的「明日之星」與「超齡新丁」,組成歷來實力最強的軍團進襲東奧,展開「傳.承」之旅。
今屆香港代表團共有46名健兒,比上屆里奧多8人,僅少於歷來最多的1988年漢城(現稱首爾)奧運48人。他們將出戰游泳、帆船(滑浪風帆)、體操、單車、乒乓球、馬術、劍擊、空手道、賽艇、羽毛球、三項鐵人、高爾夫球及田徑。當中最大戶屬於有9名運動員出戰的游泳隊,36歲的劍擊「型男」張小倫是今屆最年長港將,最年幼的選手則是年僅18歲的馬拉松游泳代表方胤,至於「少年劍神」張家朗及羽毛球女將謝影雪就被委任為開幕禮持旗手。
混血「女飛魚」何詩蓓(Siobhan Haughey)早於2019年4月已在全港長池游泳計時賽一口氣連達女子100及200米自由泳「A標」,是首位獲得東京奧運入場券的香港運動員,Siobhan上月再透過另一場計時賽超越50米自由泳「A標」,拿下第3項個人賽席位,加上與隊友合力取得4x100米自由泳接力、4x200米自由泳接力及4x100米混合泳接力參賽資格,Siobhan有機會在東奧出戰6項比賽。
另一位游泳女將歐鎧淳去年8月在世界盃新加站100米背泳泅出1分00秒22獲得銅牌,生涯首度達到奧運「A標」,成為香港首位四戰奧運泳手,也是今屆港隊唯一的「四朝元老」。24歲「飛魚」何甄陶同樣創造香港泳壇歷史,喜成首位達「A標」的男子游泳運動員。
至於李慧詩(單車)、謝影雪(羽毛球)及李皓晴(乒乓球)就同為第3度征奧的。2012年倫奧摘下凱林賽銅牌的李慧詩,上屆炒車獎牌夢碎,今次捲土重來力爭「雙金」(爭先賽、凱林賽);雙打專家謝影雪過去兩屆均角逐女雙,惜於小組賽止步,今屆則夥拍鄧俊文轉戰混雙,可望打出驚喜。
講到驚喜,劍擊隊亦有突破;以「少年劍神」張家朗為首的男子花劍隊,以及有「仙氣劍后」江旻憓坐鎮的女子重劍險,歷史性獲團體賽資格,兼取3張個人賽入場券,令男花「老大哥」張小倫得以圓夢,首次踏上奧運殿堂。乒乓球隊則首度獲7個「滿額」席位,3男3女球手競逐男、女子團體、單打及混雙全部5個項目。
2012年倫奧代表「跳馬王子」石偉雄及「風之女」陳晞文,9年間歷盡高低起跌,克服傷病重登高峰,再戰奧運如鳳鳳重生;另邊廂,空手道首次亮相奧運,卻遭下屆巴黎奧運剔除,意味這是香港「一姐」劉慕裳「人生唯一」機會,盼留光輝印記。至於其他「奧運新丁」包括蔡俊彥(劍擊)、佘繕妡(劍擊)、林兆恒(乒乓球)、蘇慧音(乒乓球)、洪詠甄(賽艇)、洛雅怡(帆船)及奧斯卡(三項鐵人)均為「二十出頭」的香港體壇未來希望,冀藉東奧之旅汲取經驗,為接捧做好準備。
值得一提,恒基精英運動員嘉許計劃的奧運獎牌獎金加碼,其中個人項目金牌獎金由以往的300萬元增至500萬元,銀牌及銅牌分別加至250萬元及125萬元,隊際金牌更雙倍計算至1,000萬元。
香港隊奧運資格列下:
1. 游泳–女子100米自由泳(何詩蓓)
2. 游泳–女子200米自由泳(何詩蓓)
3. 游泳–女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待定)
4. 游泳–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待定)
5. 游泳–女子100米背泳(歐鎧淳)
6. 滑浪風帆–女子RS:X賽(陳晞文)
7. 滑浪風帆–男子RS:X賽(鄭俊樑)
8. 體操–男子跳馬(石偉雄)
9. 單車–男子公路賽(蔡曉鋒)
10. 乒乓球–混合雙打(黃鎮廷/杜凱琹)
11. 馬術–三項賽個人賽(待定)
12. 乒乓球–女子團體(杜凱琹、蘇慧音、李皓晴)
13. 乒乓球–女子單打(杜凱琹)
14. 乒乓球–女子單打(蘇慧音)
15. 乒乓球–男子團體(黃鎮廷、林兆恒、何鈞傑)
16. 乒乓球–男子單打(黃鎮廷)
17. 乒乓球–男子單打(林兆恒)
18. 劍擊–男子花劍團體賽(張家朗、張小倫、吳諾弘、蔡俊彥)
19. 劍擊–男子花劍個人賽(張家朗)
20. 劍擊–男子花劍個人賽(張小倫)
21. 劍擊–男子花劍個人賽(蔡俊彥)
22. 單車–女子爭先賽(李慧詩)
23. 單車–女子爭先賽(李海恩)
24. 單車–女子凱林賽(李慧詩)
25. 單車–女子凱林賽(李海恩)
26. 單車–女子麥迪遜(逄瑤、楊倩玉、梁寶儀)*3選2
27. 單車–女子全能賽(逄瑤、楊倩玉、梁寶儀)*麥迪遜落場車手2選1
28. 空手道–女子個人形(劉慕裳)
29. 劍擊–女子重劍團體賽(江旻憓、連翊希、佘繕妡、朱嘉望)
30. 劍擊–女子重劍個人賽(江旻憓)
31. 劍擊–女子重劍個人賽(連翊希)
32. 劍擊–女子重劍個人賽(佘繕妡)
33. 帆船–激光雷射型(洛雅怡)
34. 游泳–女子50米自由泳(何詩蓓)
35. 賽艇–女子單人雙槳艇(洪詠甄)
36. 游泳-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待定)
37. 羽毛球-男子單打(伍家朗)
38. 羽毛球-女子單打(張雁宜)
39. 羽毛球-混合雙打(鄧俊文/謝影雪)
40. 三項鐵人-男子個人賽(奧斯卡)
41. 游泳-男子50米自由泳(何甄陶)
42. 游泳-馬拉松游泳男子組(方胤)
43. 高爾夫球-女子組(陳芷澄)
44. 田徑-女子20公里競走(程小雅)
45. 田徑-男子110米欄(陳仲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