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閘蟹場涉「借名」辦批文供港

熱度87票  瀏覽60次 時間:2016年11月04日 09:07

【星島日報報道】供港太湖大閘蟹驗出致癌物二噁英超標事件,揭發太湖養殖場「借名」取證書供港情況普遍,令當局無法追查問題根源。本港食安專員譚麗芬昨強調,連日來個本港進口商均稱,並非向涉事養殖場入貨,只是經它們辦理出口證件,江蘇當局已展開調查,如發現產地並非受內地監管,只是借他人名字出口大閘蟹,內地和香港部門都認為不可接受。

  食安中心食物安全專員譚麗芬昨日表示,大閘蟹屬高風險食物,必須來自國家質檢總局供港名單上養殖場,及附有內地衛生證明書,才算合法供港。她強調,若大閘蟹並非由認可養殖場繁殖,只是「借個名」供港,是內地和本港均不能接受的情況,但仍有待內地當局調查。

  對於有本港進口商表示只是經認可養殖場代辦批文,並非向其取貨,譚麗芬指若個別養殖場受認可養殖場的監管,並取得衞生證明書,仍可以供港,但若只是「借個名,卻未有履行(監管)責任」,這情況是內地當局和香港均不能接受的。譚補充指,雖然認可供港名單上的養殖場名為「養殖場」,但有些其實是貿易公司,有些則確實是養殖場,但到底一個名稱下有多少個養殖單位,需留待內地當局追查才得知。

  被問到現時機制是否存在漏洞,當局無法追溯問題大閘蟹真正來源,譚麗芬未有正面回應。她又指食安中心截至昨早已回收了約八百公斤大閘蟹,若有個別進口商認為自己不應受牽連,可向當局提交證據。食安中心強調,若業界拒絕將大閘蟹下架,食環署可根據《公眾衛生及市政條例》,在涉事大閘蟹加上標記,有關業界亦可被判罰款或監禁。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昨日亦指,食安中心在近日會加強對進口大閘蟹進行抽樣調查,由於二噁英的檢查工作較複雜,預算約兩星期才可得到結果。食安中心指,現已將六個樣本轉交政府化驗所檢驗,若有進一步消息會再作公布

  多個本港進口商直斥機制沿用十多年,當局一直沒「出聲」,突然指有問題,令進口商無辜「陪葬」。一直堅稱出售的大閘蟹安全的本地進口商「老三陽」老闆祈廣楠承認,大閘蟹的出口衞生證明書上所列出的養殖場,並非實際養殖該批大閘蟹的養殖場,但強調「一切都是服從內地政府安排」。他現時已將涉事大閘蟹下架,但批評食環署在大閘蟹旺季,才突然指現有機制出問題,令業界損失慘重,簡直是「害死人」。

  另一涉事本地進口商的負責人亦直言,過去十多年來均是由中介公司代辦出口證明,制度一直沿用至今,不論內地或本港當局亦從沒向業界表達不妥。「從來沒有人出過聲,亦沒有人執過法,業界一路以為准許,現在事後才說不對,要全港的大閘蟹陪葬。」

頂:2 踩:5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33 (33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63 (27次打分)
【已經有20人表態】
2票
感動
3票
路過
3票
高興
2票
難過
2票
搞笑
2票
憤怒
4票
無聊
2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