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晒不同地区行业民众收入 呼吁完善分配政策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ת   發佈者:无其人
熱度58票  瀏覽2次 時間:2009年11月19日 09:51

扩内需,促消费,关键在于钱袋子。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城乡居民的腰包究竟咋样?你的收入涨了还是降了?生活支出多了还是少了?日常生活质量是不是有所提高?对国家的收入分配政策又有啥期待?带着这些问号,本报记者深入基层,分头采访了几位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收入状况的普通人,请他们晒晒钱袋子,算算收支账。或许您能从中看到自己现实生活的影子。真心期盼国家的有关政策更完善,大家的收入水平步步高。 》》我也来晒晒

——编者

淮北打工者王保献

企业好了,收入才能好

本报记者 朱磊

“算算收支账?家长里短的,您让俺怎么说得清啊?”听到记者的采访目的,王保献笑着说。

“那就说说您今年存了几个钱吧!”

老王眼睛一亮:“今年的结余要比去年多,到现在手上已留了8000元,比去年多了几千元!”

王保献是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宋疃镇人,去年底,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他辞工回到淮北,在老家附近的宝迪肉食品有限公司找了一份新工作。

“公司刚开始每月800元工资,但俺是熟练工,很快就转正,现在每月能拿1500元左右了。”王保献笑道,“跟在外面打工拿的钱是差不多的,可外面拿2000元不比在这里拿个1200元啊,家门口打工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天天回家,算算衣食住用行,哪样不省钱啊。”

交谈中,乐观的老王也有不少担心。

首先是物价。一提物价,老王就叹气,积蓄都得从牙缝里抠,为啥?“物价涨得太快!不说别的,咱淮北人爱吃的蒜苗,今年比去年涨了3倍,6元钱一斤,咬咬牙,俺们就不吃了。”

其次是教育。老王的儿子上高二了,对于未来,老王说:“大学的学费是一笔不小开支,就算砸锅卖铁俺也要支持他读书,不过说实话,家里就靠俺一人支撑,的确很辛苦。”

老王还有一个期盼,是早日将自家3间小平房变成小洋楼。老王住的地方,在城乡结合部,“但手头积蓄还买不到城里的小半间房子,在家乡盖楼房,也差得很远。俺不能总挤在那几间小平房里不是?”

王保献最后说,“现在,工人就盼这企业增收,企业经营好了,俺们工作才能稳定,工资才能稳中有升。”

<< 前一页12345后一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09中国网民财富报告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頂:4 踩:3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3 (20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4 (15次打分)
【已經有16人表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