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陰盛陽衰 也是大問題?

熱度253票  瀏覽75次 時間:2016年8月19日 09:46

【經濟日報專訊】職場向有Gender Gap,意指男性薪酬高過女性的現象,現在大學之內也有Gender Gap,但是倒轉過來,女性人數過男性。大學陰盛陽衰,英國視之為大問題,看得太嚴重?原來真不算小事。

大學校園內,女生比男生多的現象,已在全球發生,據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全球有98個國家,已是女性入大學多過男性。此對港人來說,相信亦不感陌生,因本港亦是一樣,20年前,男、女還算拉成均勢,其後新入學的女生比例漸增,至上年度,女生比例升至54.6%。

國家級不良現象 英校要出手

縱使是全球現象,但在英國,近來卻引發熱議,當地社會視此為大問題。此因當地研究發現,學費貴令部分男生寧願直接出社會工作賺錢,又由於女生公開試成績較好等原因(見表),近年大學內的女生比例,上升至57%,在180個學系之中,112個都是女性人數佔優。

英國的智庫,更把此現象,形容是國家級的不良現象。當地的關注程度,更見於其官方機構,即大學及院校招生事務處(UCAS),主動出口鼓勵男生積極報讀大學,任何學系都好,其主席甚至在報章撰文,提出應否由改變教育制度入手,協助更多男生上大學等。

男女比例的轉變,不就是數字的變化?但大學之內,由數十年的男多女少,至今逆轉,帶來的社會影響,確不見得就是小事。尤其是現今社會觀念雖然漸開放,但仍未大幅改變,比例逆轉的「衝擊」,往往比大眾想像的還要多!

其一是對擇偶的影響。在傳統之上,社會仍抱持「女向上嫁、男向下娶」的觀念,高學歷的女性,往往傾向找同等學歷的結婚對象,但是,當大學的女多於男趨勢愈盛,與她們一樣高學歷的同齡男性,不正是在減少中?此既拉低高學歷女性尋找理想對象的機率,且在不少高學歷女性能夠財政獨立,也不傾向找較低學歷男性的情況下,無疑打擊社會的結婚率。

事實上,此情況亦已反映在近年全球女性愈高學歷,但愈傾向遲婚甚至不婚的現象之中。

其二是對生育的影響。從統計數字來看,愈高學歷的女性,她們愈不傾向生育多個孩子,例如在美國,35至44歲女性之中,擁有高中學歷的,平均有2.5個孩子,但大學學歷的,平均僅1.7個。

這並非高學歷女性不愛孩子,而是生孩子的「成本」比其他女性來得高,擁高薪厚職,尚在職場拼搏期,生育孩子的意願來得較低。

更甚的是,女大學生多,對社會的微妙影響,更可以包括推高職場的人才荒。這不是指高學歷的女性不是人才,她們是人才,但是她們中途離開職場的比率,卻又往往高得多,未到退休之齡,這些人才就流失了!

高學歷女性 辭職育兒成本高

在社會上,傳統的育兒角色,仍由女性吃重,雙職夫妻若要有人全職育兒,往往也是女性辭職,不少女性在結婚後、產子後,選擇提早離開職場。美國耶魯大學曾進行校友調查,看看40歲校友的境況,結果發現90%男校友仍留在職場,但女性則不足60%。

《哈佛商業評論》亦曾引研究指,35至39歲是女性離開職場的高峰期,不難想到,是回家湊仔去了。若她們不返回職場,無疑是人才流走了。

當大學女多男少成為趨勢,這些影響或更加顯現,政府固並非無事可做,例如可以設更多職場友善措施、育兒政策等,利誘高學歷女性,在產後重返職場,但是要解決結婚率、生育率的問題,此涉及社會傳統觀念問題,相信要在短期內轉變,更加不容易。

職場的Gender Gap,隨着未來愈多女性入大學,可望逐漸打破、拉近薪酬差,但大學的Gender Gap,未來會否愈拉愈大,一樣應該注意。

頂:11 踩:16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17 (77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68 (79次打分)
【已經有70人表態】
12票
感動
7票
路過
9票
高興
10票
難過
8票
搞笑
8票
憤怒
7票
無聊
9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