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才書院辦團廣州開校「內地娃新機遇」 標榜與港校師資學分互認 校方稱不涉香港學籍|Yahoo
優才書院辦團廣州開校「內地娃新機遇」 標榜與港校師資學分互認 校方稱不涉香港學籍|Yahoo
【Yahoo新聞報道】本港直資中學香港優才(楊殷有娣)書院被指頻派教員北上講課,惟校方否認。《Yahoo新聞》進一步發現,內地多個社交平台均有介紹優才將於廣州開校,強調「學分師資雙向互認」、「並非掛牌學校」。優才書院接受《Yahoo新聞》查詢時否認在廣州開分校,但確認其辦學團體「優才志潔學校有限公司」計劃在廣州開設新校。教育局重申,香港的公帑資助學校必須嚴格遵照《教育條例》等規定及局方指示辦學。除獲教育局批准外,任何學校均不可與第三方機構協作。
廣州新校高中學費18.8萬元人民幣
內地不同教育機構於「搜狐」及「微訊」均有相關文章,標題列明「內地首家香港band1學校優才書院廣州開分校」、「香港Band1名校優才書院將在廣州開設分校」等,該該校名為「廣州香港優才書院港澳子弟學校(籌)」,初中部每年學費15.8萬元人民幣,高中部每年學費則為18.8萬人民幣,創校初期將設創校生獎學金。根據宣傳圖片,今年6月15日廣州新校舉辦啟動禮,被形容為「大灣區教育新地標」;宣傳圖片指啟動禮當日香港優才書院校長譚國偉分享教學理念、優才書院DSE課程體系講解、優才學科主任主題講座等。
「香港Band1學校殺入廣州」
對於優才書院籌辦廣州新校,有文章形容「擠破頭的香港Band1名校要落戶內地」、「香港Band1學校殺入廣州」、「內地娃新機遇」等。社交平台上相關圖片亦包括優才書院老師出席廣州優才書院活動時的合影,並強調「廣州香港優才書院港澳子弟學校(籌)是香港優才書院唯一內地分校,亦是首所香港Band1學校於內地開設的分校」。據網上資料顯示,廣州新校地址為廣州黃埔區茅崗路848號,而透過內地地圖網站「高德地圖」亦能憑此址搜到「廣州優才書院港澳子弟學校」。
強調與港校師資及學分互認
當中有文章描述新校教師招聘情況,聲稱廣州新校教師「都經過香港優才書院本部聯合招聘、校本培訓,本部考核通過後派駐廣州學校任教」。網站文章亦強調內地分校教師設有持續進修計劃,「需要輪流參與香港優才書院本部學科教學培訓」、「穗港常態化備課教研」,兩校教師亦以學科為小組結合成聯合教研團隊,定期召開教學研討會議。文章又強調廣州分校「不僅僅是掛牌,而是真真切切地在廣州開設分校」,與香港本部學校、學分、師資均雙向互認,強調「在學分積累、課程銜接等方面無縫對接」。
記者發現文宣有香港優才教職員在「廣州優才書院(籌)新教師培訓」字眼背景前合照。經優才書院教職員向《Yahoo新聞》確認,照片內相關人士為譚國偉校長、葉家源副校長、徐行健副校長、學校發展主任葉梓燊、學校發展副主任錢正康等人。
校方:辦團廣州開新校 非優才分校
香港優才(楊殷有娣)書院代表葉老師回覆《Yahoo新聞》查詢時指,該校為直資學校,沒有在廣州開設分校、亦沒有開辦DSE課程,但該校辦學團體「優才志潔學校有限公司」則有計劃在廣州開設學校,強調「不會牽涉香港學籍」。
教育局:未經批准不可以學校名義開辦課程
教育局接受《Yahoo新聞》時重申,香港的公帑資助學校必須嚴格遵照《教育條例》、《教育規例》、香港相關法例及教育局不時發出的指示辦學。除獲教育局批准外,任何學校均不可與第三方機構協作,安排第三方機構以其學校名義開辦教育課程(包括公開考試課程),並由家長或學生向該機構支付所需學費。如發現有任何違規情況,教育局定必嚴肅跟進。
教局續指,如內地學校希望成為香港文憑試「與考學校」,須先得到內地相關教育部門批准,並須在高中階段的教與學質素及行政上作出配合,以符合落實香港課程的要求,包括透過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等機構就其課程及運作進行全面評鑑,以證明學校的運作與香港的註冊學校相若,才可向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申請成為文憑試「與考學校」;否則,其學生只能以自修生方式報考文憑試,而有關學校的教學水平亦未必有保證。
尚海龍:小心區分港校定位 予跨境互認觀感「更加危險」
立法會選委界議員、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創長會長尚海龍接受《Yahoo新聞》訪問時就表示,隨DSE在國際間認受性提高,DSE課程在內地的需求均有增長,遠至北京、山東等東北地區,均有國際學校開辦香港DSE課程。對於有香港辦學機構於內地開設學校開辦DSE課程,「如果(宣傳文章)用到Band1字眼,都要小心,始終香港中學喺內地辦學要有香港教育局同內地教育主管部門批准」,至於辦學團體宣傳亦要小心,「唔好將香港間學校擺喺尷尬嘅境地,香港學校辦出品牌係要經好多年嘅累積,辦學團體要小心區分不同嘅分校定位,唔好撈埋一齊,即使方向係(以香港的中學)作為成功case宣傳,但好容易畀人覺得係同一間學校跨境互認,就更加危險」。尚海龍亦指小心網上中介公司的文章,「佢哋絕大部份畀唔到教育服務,好大程度只係提供信息或者解讀」,網民了解網上資訊時亦需小心。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朱國強朱國強就認為,本港辦團在內地開校可促進大灣區融合發展,但必須遵守兩地相關法規,宣傳與廣告內容亦須更嚴謹,避免家長及公眾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