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转型中寻求新增长模式
潘荣
在10月31日的第二届全球管理论坛上,来自美国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斯宾塞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分别从危机后世界经济结构性变化和全球经济复苏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角度为我国今后的发展献言献策。
吴敬琏:
不应再专注于短期政策
吴敬琏教授在发言中表示,中国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现在不能专注于短期的经济分析和对策,用扩张性的宏观政策把短缺的流动性补起来,因为短期政策很难提供长时期的消费需求支持。
他指出,当前的视线应该转到提高收入和购买力的层面上,以振兴产业的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从而促进生产提升购买力。而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就是需要从附加值较低的产业升级为高附加值的产业,在研发和营销服务这两个供应链前后端高附加值的部分下功夫,实现产业的升级和振兴。
吴敬琏教授以历史为鉴指出,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延续了很长的时间,实际上是在二战中间才实现了危机的转变。当时罗斯福的新政并没有根本地解决问题,是二战以后产业革命才根本改变了全球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
斯宾塞:改变内需构成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斯宾塞教授表示,在危机后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全球总需求将重新取得平衡。
对于中国经常项目收支余额近几年来的快速增长,斯宾塞说,以往政府在稳定汇率的前提下将储备以“借贷”的形式投资回这些贸易逆差的国家,造成了大规模的资本账户回流。而解决问题的途径可以不局限于汇率这一方式。
斯宾塞建议从经济结构的角度出发可以考虑增加调整出口规模、增加海外股权的投资,从其他途径实现资本的循环。
斯宾塞说,危机后美国和其他主要消费国储蓄率的逐渐上升、居民消费行为的改变、各国对金融行业监管的加强,都会对全球总需求造成负面影响,中国需要在保持一定内需水平的前提下改变内需构成,转变企业投资和留存收益在中国储蓄构成比例中过高的局面。
此外,斯宾塞表示,要注意在产业调整过程中高收入群体向中等收入群体的转变,以及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09中国网民财富报告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