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併發腎病變、高血壓,醫師詳解飲食控制原則

熱度253票  瀏覽2次 時間:2018年7月30日 09:51

數的併發症是不可逆的,但一些早期的眼病變、腎臟病變(蛋白尿),在後續良好的控制下,是有可能得到緩解、甚至恢復正常。但若併發症已經到晚期,就無法回復了。

" style="margin: 0.8em 0px 0px;">
【早安健康/林嘉鴻(林口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已經產生了併發症,好好控制就可以逆轉? 

答案是「不」!多數的併發症是不可逆的,但一些早期的眼病變、腎臟病變(蛋白尿),在後續良好的控制下,是有可能得到緩解、甚至恢復正常。但若併發症已經到晚期,就無法回復了。 

糖尿病的併發症

主要可分為以下兩大類: 

◎大血管疾病 
大血管意指體內較大的血管。長期高血糖,會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與蛋白質結合,產生有害的「糖化終產物」。這些物質堆積在血管裡,會使血管硬化、血壓上升,若此時血中脂肪含量也高,血液就會變得更濃稠,因而產生心血管疾病。臨床上除了血糖與血脂,高血壓、抽菸等危險因子也會使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率增加。 

大血管疾病發生在頭部,容易引發腦中風;跑到心臟便成為心肌梗塞;到腳部,會使下肢動脈產生變性、使足部缺血,若再加上神經病變,腳部感覺缺失,一旦發生感染不易治療,就可能導致需要截肢,以免引起敗血症。 

所以控制好血糖與血壓、減脂、戒菸,是預防大血管併發症的不二法門。 

◎小血管疾病 
小血管是指體內微小的血管。小血管疾病若發生在眼睛,會造成視網膜剝離而失明(糖尿病是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發生在腎臟,會使腎臟血管硬化,腎衰竭引起尿毒症,造成洗腎的結果。若發生在肢體末端,可能會造成微血管的病變,雙腳麻痺,也有可能因為外傷無法治癒而導致需要截肢。 

有鑑於糖尿病是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患者要養成定期檢查眼睛、驗尿(看是否有蛋白尿)的習慣,初期的小血管疾病許多是可逆的,控制好血糖、定期檢查,是避免讓糖尿病影響生活品質的最重要方法。 

腎病、高血脂、高血壓都是糖尿病併發症,下一頁醫師告訴您飲食控制重點 


糖尿病併發症時的飲食重點



遵守糖尿病飲食的重點原則,可以有效降低產生其他併發症或慢性病的風險;但如果已經罹患了某些併發症時,除了血糖須控制之外,還有其他飲食原則要注意: 

血脂異常:忌→酒、含糖食物、高脂食物 

血膽固醇過高者可以增加水溶性纖維的攝取,以降低血中膽固醇。豆類、蘋果、草莓、燕麥片等都富含水溶性纖維。 

三酸甘油酯過高者,忌喝酒與含糖食物,肉類宜選擇魚類,全脂奶、乳酪、堅果類、西點、速食、炒飯(麵)、油炸食品等高脂食物都須盡量忌口。 

腎臟病變:忌→高蛋白質、鈉鹽、高鉀或高磷食物 

首先要限制蛋白質、鈉鹽的攝取,以控制血壓,並視病患狀況決定再是否要限制水分、高鉀或高磷食物的攝取。諸如肉、魚、豆、蛋、奶類等蛋白質食物,都須遵循營養師指示,適度減少分量,並以動物性蛋白質為佳。 

雖然必須減少鈉鹽的攝取,但也要避免使用含鉀量較高的低鈉鹽或薄鹽醬油。若須限制鉀的攝取量時,則要避免生食蔬菜,或香蕉、番茄、草莓、芭樂等含鉀量較高的水果,濃茶、咖啡、雞精、不明成分的中藥等也要避免。 

高血壓:忌→鈉鹽、高鈉、醃製食品 

鈉鹽對血壓的控制最具直接的影響力,建議每天的鹽分食用量不要超過一小茶匙(約五公克),含鈉的調味劑也應計算在內。含鈉量較高或醃製食品當然也必須忌口,多吃蔬菜,可以平衡血壓。而一茶匙的鹽約等於五茶匙的黑醋或六茶匙的醬油。注意,即使選用低鈉鹽或薄鹽醬油,在食用量上仍應維持和一般含鈉調味劑相同的分量標準,才能真正達到低鹽飲食的效果。 

頂:14 踩:18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09 (80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34 (74次打分)
【已經有67人表態】
7票
感動
9票
路過
9票
高興
6票
難過
7票
搞笑
12票
憤怒
6票
無聊
11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