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揭毒勢 跨國集團駁腳式輸港

熱度88票  瀏覽47次 時間:2016年3月24日 09:34

【太陽報專訊】【記者林嘉諾報道】假難民成為本港治安「毒瘤」,海關去年在掃毒執法行動中,拘捕六名牽涉毒品罪行的免遣返聲請人,相關案件正進行司法程序。另一方面,海關近期發現跨國販毒集團偷運可卡因新手法,帶家從南美出發,以人傳人接棒形式運毒,藉此隱瞞毒品來源地,更採取迂迴線路經過中東國,最後運到香港及其他東南亞國家,逃避追緝截查。

海關在前年的執法行動中,未有拘捕任何涉及毒品案的免遣返聲請人,但情況在去年有變,去年便有六名免遣返聲請人涉毒品罪行而捕。海關副關長鄧以海接受訪問時表示,有關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不便評論,現時評估相關案件屬個別性質,相信暫未成為趨勢。鄧稱以往毒販偷運可卡因會分客運和貨運兩種手法,其中貨運依賴利用倉庫儲存大量毒品,但隨着當局加強緝毒,毒販改以「螞蟻搬家」形式的客運手法,去年底便出現名為「駁腳」的運毒新手法。

利用包裝紙禮盒掩運

海關相信販毒集團最先會安排帶家以體內藏毒形式,乘飛機前往中東地區如多哈及杜拜後排出毒品,交第二程帶家「接棒」,轉而利用食品禮盒和糖果獨立包裝紙包裹可卡因,再搭飛機繼續運送。鄧指出,「接棒者」一般並非南美籍,而且不會在南美國家出發,企圖增加執法人員追查難度。

海關自去年十二月下旬至本年二月間,共破獲九宗相類案件,檢獲廿四批懷疑可卡因,拘捕二男七女外籍人士。去年九月,香港與泰國海關合作,在香港機場截查兩名由南美經迂迴路線來港人士,從其行李的咖啡粉和麵粉中搜出十六公斤可卡因。

除以樂器和電飯煲藏毒外,海關亦曾揭發有毒販利用午餐肉罐頭藏可卡因,先將午餐肉挖出,把可卡因放進罐內,表面再鋪上一層午餐肉,最終海關人員在五罐罐頭中檢獲重一點五公斤的可卡因;此外,毒販將毒品液態化後再藏於洗頭水和化妝品的情況亦趨升,但鄧以海強調,海關能以背向反射式X光機、離子分析器和試劑偵測發現毒品。

今年首兩月緝毒量升26%

海關今年頭兩個月破獲一百零五宗毒品案,少於去年同期的一百廿六宗,但緝獲的毒品數量反增,共檢獲二百廿二公斤,較去年同期一百七十六公斤上升兩成六,其中以可卡因升幅最大,首兩個月緝獲逾八十五公斤,較去年同期勁升逾兩倍。

頂:6 踩:4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5 (22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06 (34次打分)
【已經有22人表態】
4票
感動
2票
路過
2票
高興
4票
難過
1票
搞笑
3票
憤怒
1票
無聊
5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