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高度專注25分鐘

熱度289票  瀏覽6次 時間:2017年12月27日 10:32
《大腦喜歡這樣學》

【星島日報報道】中文書名不算長,但副題卻有三十五個字──「先認識自己的大腦,找到正確的思考路徑,就能專注、不拖延,提高記憶力,學會如何學習」,不過英文原副題就簡單易明得多──「How to Excel at Math and Science」。

作者Barbara Oakley是一位半途出家的科學專家,她從小學到中學都沒有學好數學,後來加入軍隊工作,及到退役之後才想到學理科始有出路,於是乎二十六歲重新學數學,她現時為大學的工程學教授,也是醫學與生物工程的研究員,本書是從大腦神經科學和認知心理學出發,帶出一套有效的學習方式。

這書提出的教法比較罕見,作者不是教你計數、解題,而是寫出一本「大腦的使用手冊」,提高學習技巧,幫助對數學、理科有恐懼人士重拾信心。大家不妨回憶一下自己的讀書時代,如果碰到一些超難又複雜的數學題,為了考題過關,你和我都會採用同一方法︰不求甚解,把數學題公式步驟全都死背,然後在試卷上默出來。當然,記憶力好的話,可以死記十條八條題目,可是考完試後,你和我都好像韓劇主角一樣——對以往的事失憶了!想當年有高年級的同學流傳以下的「智慧」︰出來工作,應用讀書時學過的數學不足一成,所以不必怕自己是「數盲」。唉,認真你就輸!

我的數學不算好,不過平時喜歡玩IQ題,對邏輯推理、頭腦轉彎的旁門左道小計算,即使不是招招破解,起碼也看過答案。換言之,我的底子不錯,腦筋經常有運動,我看這書時有相見恨晚之感,例如有一題就差點考到我。

請讀以下句子,數一數有幾項錯誤︰

「這句子有三個錯處︰Thiss sentence contains threeee errors.」

給你三十秒時間,不,我可以再慷慨一點,給你一分鐘揪出錯處……好了,時間到了,你是不是只看出只有兩個錯處?第三個呢?稍後給你開估。

說回這本書,作者在序言中表示,本書提供很多練習題,幫助你直接應用到目前的課堂學業之上。如果你是一位數學成績不佳孩子的家長,你滿以為這書是數學、科學的補充習作,買回去給孩子看一個晚上就可以功力大增的話,你會有點失望,因為書中的練習是指練習用腦,作者是大腦研究專家,而不是補習天王,請大家注意兩者的分別。其中一個我認為是對我有效的練習,就是名為「番茄鐘工作法(Pomodoro Technique)」。好簡單,就是拿出一個計時器,設定為二十五分鐘,要求自己在這個時間內,關掉手機及其他可以令你分心的東西,全心全意專心在一件事情上,不是東張西望,也不是發呆,譬如我寫這篇稿,就設定了二十五分鐘時間。當然,我沒有把稿寫完,但為了好好發揮我的高度專注,於是我去游泳四十五分鐘。回來之後,我再設定另一個二十五分鐘。

如果你每日騰出三段二十五分鐘時間,用來處理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或者專做一件事,你的大腦就會產生一種活潑的跳脫能力,事關「磨爛蓆」的神風式拼命工作,並不會提升你的大腦思考能力,也不見得是更有效率。一個人高度專注的時間大概是維持二十五分鐘,時間到了放鬆一下,這種切換模式可以令腦筋更靈活,讓你保持「高轉數」。

前述的那條IQ題,就是要你用「高轉數」的跳躍式思維去破解。答案是︰以下句子的第三個錯處就是在於沒有三個錯處。

作者引用一個對家長很有用的提示︰一名學生抱怨考試不及格,說他考試前一天反覆讀了整整十個鐘頭,他的老師聽見之後,這樣回答︰「那就是你不及格的原因。」難道這學生還不夠勤力嗎?老師告訴他︰「平時你就應該一點一點準備。」

平時如何一點一點作準備,怎樣有效使用腦筋來思考?你想知得更多當然要把書細看一次,更重要的是依書指示練習,通過練習之後,將更自信解決數理難題,再進一步可以提升創造力。我正在開始練習,我想說一句題外話,如果把本書作科普兒童讀本製作多好呢,小孩子一懂事就先有一本簡易的「大腦使用手冊」,你說多麼有革命性、創新性。本書是不錯,可是題材與用語都是比較適合家長看,假如同時有個「兒童版」,家長、孩子

可以親子學習,那就Perfect了!

頂:11 踩:17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51 (89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27 (98次打分)
【已經有74人表態】
13票
感動
10票
路過
13票
高興
9票
難過
8票
搞笑
7票
憤怒
6票
無聊
8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