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球消费冰河的开始:问题出在美元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ת   發佈者:匿名
熱度142票  瀏覽4次 時間:2010年1月07日 08:59

——2010,全球“消费冰河”的开始

贰零壹零年将是一个世界经济转折的年份。当美元体系设计中致命缺陷的“人祸”,与欧美“”之“天灾”不谋而合时,不仅经济危机爆发成为必然,而且,在庞大的债务“堰塞湖”之下,幻想美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消费出现强劲复苏,只能是天方夜谭!这对于所有以欧美市场为主要出口对象的、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新兴国家,将会是一场经济生态环境的巨变

38年——货币的“人治”危机

在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以来的38年里,世界中央银行家们的自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正如格林斯潘吹嘘的那样,他们自认为已经获得了必要的知识去让纸币变成黄金,他们认为这样就能够欺骗自然规律,无中生有地“创造”财富,消除商业周期,确保全民就业和永远繁荣。如果说金本位下黄金对货币发行的刚性制约好比“法治”,那么当代中央银行家们的所作所为就是彻头彻尾的“人治”。

最近震动美国的纪录片《巴菲特报告》中指出,中央银行家的权力甚至高于美国总统,他们成为了国家经济命运最后的主宰者。当格林斯潘面对主持人质疑时也不得不承认,在中央银行家们控制货币发行的情况下,不存在所谓的纯粹自由市场经济,经济实质上处在被货币“管制”的状态之下。

在当今的世界经济运作构架中,存在着两大相互作用而又相互独立的系统,即货币系统和实体经济系统,而货币系统对实体经济系统形成了显而易见的控制力。人们始终困惑于经济危机周期性发作究竟是什么力量导致的,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货币系统的设计存在着根本性缺陷,正是货币内生性的周期危机导致了社会整体反复出现经济危机。

40年后——帝国不堪承受债负之重

货币系统的根本缺陷就在于“利滚利”制度。爱因斯坦曾说过,利滚利是人类发明的第八大奇迹,这一制度使得货币系统存在自我膨胀的天然趋势。它作为一种纯粹的数学体系,完全独立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轨道之外。在债权关系确定后,放贷人永远不会怜悯借贷人,无论天灾人祸还是生老病死,借债还钱与杀人偿命处于社会关系的核心部分。当利滚利的债务成本膨胀速度持续超过借贷方赚钱的速度时,违约必然发生。

如果我们把一个国家看作一家公司,当整个社会的平均融资成本持续超过盈利增长速度时,在利滚利的作用下,债务堆积将会以骇人听闻的速度增加,飞速扩大的债务本息压力势必会压垮增长速度有限的现金流,导致违约集中爆发,从而产生金融危机。债务的摧毁同时消灭了依附于债务的货币,急剧萎缩的货币供应迫使实体经济出现大规模破产,从而引发经济危机。最终,坏账被处理和清除,货币系统进行洗牌,降低债务规模,游戏重新再来一遍。这就是为什么经济危机会周期性爆发的根本原因。

当一个社会的平均借贷利息不可逆地高于经济发展速度时,危机的爆发将毫无悬念地成为逻辑上的必然。

发端于美国的这场全球金融危机,根本原因就是美国堆积如山的庞大债务,而产生这些债务的源头就是美元体系的内生性缺陷,这就是主权信用货币作为世界贸易和储备货币,必然导致美国债务规模持续增加。因为美国必须出口货币供不断扩大的世界贸易交易之用,同时进口他国商品,并形成贸易逆差,逆差的最终归宿就是美国的债务。如果美国债务及其成本增加速度不可逆地超过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后,美元作为世界储备与结算货币的地位必然崩溃,惟一的悬念就是时间问题。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美国的债务不仅仅局限在国债,而是整个美国的政府、企业和私人对银行系统的总负债。2008年美国总负债规模已高达57万亿美元,这还不包括104万亿美元的医疗、社会安全等隐性政府负债。而在2006年,这个数字仅为48万亿。也就是在这短短两年间,美国GDP从13.1万亿增加到14.2万亿美元,债务却增加了9万亿,债务增长速度是GDP的8倍!

美国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被公认为3%,但社会平均债务成本在6%以上,以这样的速度推算,40年后美国总债务将高达586万亿,而届时GDP仅为33万亿美元,每年债务利息支付就将高达35万亿,超过GDP 总量。换句话说,美国人一年不吃不喝不消费所创造的财富,也无法偿还债务利息。

债务将如同癌细胞一般疯狂生长,与正常的经济细胞争夺养分,并将最终攫取大部分营养,从而使经济细胞饿死。

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仅仅是这一最终命运的一次预演。

80年前——“大萧条”昔日重现

在这一过程中,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不会坐视国家破产,如果把美国看作一家公司的话,其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增长过快,而资产增长有限,为避免资不抵债的噩梦成为现实,惟一的解决之道就是实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速印钞,推高资产价格,以图刺激消费;同时大规模推行财政赤字,向未来借钱,用政府投资将衰退的经济拉出泥沼。

问题在于,以印钞票的货币政策和打鸡血的财政刺激试图启动经济引擎的努力不一定能成功。

从目前经济基本趋势看,金融危机的恐慌情绪似乎暂时平息,经济复苏的希望之光仿佛就在眼前。2009年以来全球股票市场闪现了出人意料的反弹,这究竟是新一波牛市开始,还是可怕的熊市反弹?世界经济真的即将开始在沉重负债下的新一轮繁荣了吗?

80年前的一幕可资借鉴。1929年美国股票市场的暴跌仅仅是拉开了大萧条的序幕,1930年美国股市出现了一波非常近似的熊市大反弹,也令人们燃起同等强烈的希望。但是,随之而来的是1931年更大规模的金融风暴,彻底打垮了金融市场的信心,并引发了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

1929年与2009年最大的共同之处,就在于负债与GDP的比例有着惊人的相似性。1929年,美国总负债占GDP的300%,整个国民经济在沉重的债务压力下崩盘;而2009年,美国的总债务已近GDP的400%,这是美利坚合众国“80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样庞大的债务堰塞湖之下,幻想美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消费出现强劲复苏,只能是天方夜谭!没有强大的最终消费增长,一切短暂的经济利好数据都将是一种幻觉。

事实上,有很多人已经看出未来世界经济前景其实并不乐观,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离今天也不算遥远。但更多的人们宁愿一厢情愿地揣着美好愿望,认为当今世界已经与过去历史发生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本质变化,人类似乎登上了一个永久繁荣的高原,所有衰退都是短暂的,每次复苏都是迅速的。中央银行家们好像已经找到了避免大萧条的灵丹妙药,货币政策可以无中生有地创造财富,制止一切危机的蔓延;政府笃信财政政策能够必然挽狂澜于既倒,随心所欲地实现永久繁荣。

当人们渡过了2008年的激流险滩后,欢欣鼓舞地来到了一片宽阔的湖面,一切似乎已经平静下来。这时,只有站在高处的人才会猛然发现,就在顺流而下不远的前方,横在湖面之下的是一道令人胆寒的悬崖瀑布。

这就是美国7700万“婴儿潮”“消费冰河期”时代的来临。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頂:4 踩:5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4 (42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04 (55次打分)
【已經有36人表態】
4票
感動
4票
路過
4票
高興
4票
難過
5票
搞笑
7票
憤怒
4票
無聊
4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