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挂帅 新欧盟探路中欧关系新纪元
特派记者 袁雪 布鲁塞尔报道
在经历了2008年的波折后,2009年是中国与欧洲重建信心的一年。正是因为如此,在大部分下届欧盟委员会委员人选尚未敲定的背景下,中欧峰会依然按照传统于11月30日在南京召开。
据中国外交部消息,欧盟轮值主席国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索拉纳等欧盟领导人将来华出席峰会。但由于缺乏负责具体事务的委员出席,且距离哥本哈根大会不足10天,将成为此次中欧峰会的中心议题。
欧盟委员会中了解此次峰会筹备进展的消息人士表示,欧盟主要目的为倾听中国立场,尤其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9月在联合国气候峰会上进行报告之后,中国立场的走向。
另外,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因此贸易问题也将在会谈中涉及,其中包括加强中欧双边贸易关系、促进多哈回合以及创建绿色经济等3个主要议题。
备受关注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将不会成为峰会的中心议题,但在峰会前一天,即11月29日,欧盟“经济三巨头”——欧盟金融与经济事务委员阿尔穆尼亚、欧元集团主席容克以及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将赴华与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部门就汇率问题进行商讨。
如果说中欧峰会是对2009年“重建信心年”的总结,那么2010年则应该是中欧关系向前发展的一年。实际上,此次中欧峰会也是欧盟通过里斯本条约,并在外交事务中进行机构改革后,中欧高层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研究主任乔纳森·霍尔斯拉格(Jonathan Holslag)对本报记者表示,欧盟明年应首先明确自己的利益所在,并且有望在下半年出台对华共识文件,阐述尊重双方差异,将中亚、非洲和印度洋确立为中欧合作的共同利益等,“欧盟要给予中国积极的信号,让中国更加耐心”。
2010年下半年,比利时将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主导欧盟的外交事务,霍尔斯拉格将担任比利时政府中欧事务的首席顾问。
倾听中国气候立场
欧盟一直在积极利用外交手段,以求在哥本哈根大会上达成雄心勃勃的协议。在过去一个月内,欧盟分别与美国、印度和俄罗斯召开双边峰会,气候变化一直都是核心议题。此次中欧峰会也不例外。
11月23日,欧盟轮值主席国瑞典环境大臣卡尔格林表示,哥本哈根协议必须包括所有的二氧化碳排放大国,如果缺少中国与美国,那么将仅覆盖世界一半的碳排放量。
25日,白宫宣布,美国将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承诺2020年前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相当于在联合国协定的基准年份——1990年基础上减少约3%,奥巴马也将出席哥本哈根大会。
同日,中国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26日,中国外交部宣布,温家宝总理将出席哥本哈根大会。
上述欧盟消息人士表示,欧盟在哥本哈根大会上的立场已非常明确,30日中欧峰会将着重倾听,“中国在非常积极地参与哥本哈根准备工作,并且中国也确认,气候变化将是峰会的中心议题。我们希望了解,在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发言之后这段时间,中国的立场有哪些发展”。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布尔(Yvo de Boer)则表示,中国已在国内实施了大量控制排放的措施,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已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起到领导作用。
在推进哥本哈根大会达成协议的同时,中欧之间的双边合作也仍在进行。据悉,在此次峰会上,中欧将就煤基近零排放签署合作协议。
弱势美元带来汇率难题
在此次中欧峰会上,经济问题将是另一个主要议题。欧盟希望与中国谈论的是建立稳定和有效率的金融机构、协调货币政策,以及对G20峰会声明的履行,其中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的议题尤为重要。
在大萧条时期,全球贸易量1/4的削减都要归因于错误的贸易政策。欧盟认为,截止到现在,各国吸取了当时的教训,尽管从2008年10月到2009年10月之间,各国共出台了223项贸易限制措施,但仍然在可控范围内。因此,贸易政策严重损害全球贸易的风险已经被遏制。
根据本报记者得到的欧盟第五次贸易限制措施监控报告,在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各国贸易限制措施对欧盟出口量下降的影响为4%-5%,其中边境控制措施对欧盟出口的影响为5.2%,但其中超过86%的影响都来自于俄罗斯和乌克兰所采取的边境控制措施。
根据中国商务部发布的秋季对外贸易形势报告,前三季度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88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超过100亿美元。其中,欧盟对华发起4起贸易救济调查。
2009年前9个月,中国对欧盟出口同比下降24.1%,从欧盟进口同比下降幅度为9.2%。
然而,在贸易问题上,欧盟还有另外一个担忧,即难以协调的汇率政策。
因此在峰会前一天,欧盟金融与经济事务委员阿尔穆尼亚、欧元集团主席容克以及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将与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就汇率问题进行商讨。
欧盟担忧如果中国继续让人民币盯住弱势美元,且其他亚洲国家也压低汇率以保持对中国的贸易竞争力,那么出口同样占经济主要部分的欧元区,将会因欧元走强而承受大部分负担。由于人民币盯住不断走软的美元,自3月来人民币有效汇率已降低9%。
然而,正如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周访问中国时,中国并未就汇率问题进行任何表态一样,此次欧盟经济三巨头前来施压人民币升值的努力,也很可能无果而终。
一位对欧盟贸易政策有直接建议权的官员告诉本报记者,欧盟长期对人民币汇率问题保持追踪和关注,这个话题或继续在明年春天中欧高层经贸对话上提及。
中国方面,预计将继续向欧盟要求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然而欧盟官员表示,欧盟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是一个技术性评估,最新技术评估将在明年上半年推出,“因此,在此次峰会上不会就市场经济地位有所进展”。
中欧关系新纪元?
尽管欧盟反复强调市场经济地位是技术性评估,但最终难以付诸实施的阻碍,还是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分歧。
霍尔斯拉格说,目前在27个成员国内,对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持支持和反对意见的力量几乎持平。“对于中国最希望从欧盟得到的市场经济地位和解除武器禁运,明年之内都不太可能完成”。
欧盟27国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一直都是阻碍中欧关系向前继续发展的一大瓶颈。无论是成员国还是中国,都倾向于注重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但12月1日即将生效的《里斯本条约》,以及随之而来的欧盟对外事务的机构变化,或许将为中欧关系带来契机。
首先,欧盟外交事务机构调整后,欧盟驻外国代表团中,将增加来自成员国的外交力量,而成员国驻该国外交人员的数量将随之减少。这一变化正如欧盟委员会的发展一般,时至今日,虽然欧盟委员会各委员都来自于不同成员国,但更多追求的是欧盟的统一利益,而逐渐摒弃各成员国的单独利益。
第二,自《里斯本条约》生效后,多数表决制的应用范围将会扩大,甚至在一些对外事务中,多数表决制也可能代替一致通过制度,这也就意味着,成员国之间的分歧更容易达成妥协。
最后,新一届外交机构的人员将达到3000人左右,这将有助于改善索拉纳一直抱怨的欧盟外交领域人手短缺问题。
11月30日的中欧峰会,将是欧盟通过《里斯本条约》以及外交机构着手进行改革后,中欧领导人的首次会面,这将有利于中国了解欧盟外交在战略以及事务方面的变化。
“这一系列将会对欧盟与中国这样的主要力量的战略关系产生积极影响,但优先问题应该是明确定义欧盟的利益以及目标”,霍尔斯拉格表示。
然而,重组欧盟的外交理念和机构必然是一个长期过程,在短期内,中欧关系或许还将经历压力。这是因为《里斯本条约》生效后,欧洲议会的权利将进一步扩大,而议会经常倾向于在人权等问题上,向中国施压。
因此霍尔斯拉格认为,2010年在中欧关系中重要的一步,应该是欧盟给予中国积极的表示。欧盟需要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对待中国,尊重在价值观、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则是加强双方在地缘政治方面的共同利益。这在以往,正是中欧关系相比于中美关系所欠缺的,“中亚、非洲和印度洋都应该成为中欧的共同利益所在”,他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敬请关注凤凰网汽车【2009广州车展】专题报道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