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国民企海外并购被崛起之惑:一夜之间强大起来
新华网福州12月16日电题:2009中国民企海外并购的“被崛起”之惑
记者 李慧颖 章苒 林建杨
买,还是不买,这是个问题。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夜还是“小角色”的中国民营企业,2009年不得不对是否并购昔日的竞争对手甚至是行业领袖做出选择。
若非金融危机的冲击,只有十年造车历史的吉利想要与“全球最安全汽车”坐到谈判桌上,肯定还要再等几年甚至几十年。
十年前花64亿美元购得沃尔沃的福特汽车也没有想到,沃尔沃再度标价出售,应者寥寥,因为金融危机令全世界车企自顾不暇。但中国车市一枝独秀,2009年中国汽车销售激增超过30%。
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0%。与此同时,港股的复苏也让吉利拥有海外并购的资本。
“吉利的股价已从最低的0.15港元回升到每股将近4.5港元,吉利的总市值已恢复到300亿港元以上。”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其实(买沃尔沃)不是钱这个层面的问题。”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认为,相比欧美市场,中国在过去的一年中更像金融海啸冲击中的一个安全岛,这种此消彼长为类似的收购行为创造了条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说:“中国的高储蓄率,加上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活跃,这段时间是中国企业家利用金融危机进行经济发展的资本形成的非常关键的时间窗口。”
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德勤最新发布的《中国崛起:海外并购新领域》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共完成海外并购交易61宗,总计金额达到212亿美元。其中,季度交易金额由今年第一季度的10宗公布交易总计13亿美元,增加到第三季度的26宗公布交易总计89亿美元。
德勤不吝溢美之词。但这种“崛起”其实来得相当突然和被动,即使是作为收购方,中国企业其实并不那么自信。
“老实说,当时我们一点(收购的)准备也没有。”将自己最大的海外客户变成旗下分公司的福建双飞日化董事长李振辉说。
当时美国索拉化妆品公司的欠款近150万美元,对年产值3000万美元的双飞公司来说,这是一笔巨款。收购自己为之代工了5年的索拉公司旗下两品牌,是李振辉给派往美国的“讨债团”制定的第三备选方案。
“首选讨回全款,其次是允许他们分期还款,实在拿不到钱,那只能把值钱的东西拿回来。”李振辉回忆说,“收购可以说是一场意外。”
巴曙松认为,这种突然性跟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日本很像。当年日本也是因为美国的经济问题以及日元突然升值,一夜之间“强大”起来,到处购买美国“光鲜亮丽”的资产。
巴曙松说,对中国企业来说,资源、技术、品牌和营销渠道是并购的主要目标,因为利润空间日益微薄的中国制造业必需依赖资产并购来提升在产业链中的地位。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制造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敬请关注凤凰网汽车【2009广州车展】专题报道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