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偷3600萬鑽鏈 「小神偷」湖南曝光

熱度312票  瀏覽0次 時間:2017年10月30日 09:25
■前年一月赴港盜走三千六百萬元鑽石項鏈、現年十三歲的「小神偷」「阿鸞」,對盜竊感到後悔。

【星島日報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湖南永州宋代理學鼻祖周敦頤的故鄉道縣,近年因盜匪橫行留下污名。二○一五年一月二十三日,尖沙嘴廣東道一家珠寶店,發生哄動全城的巨竊案,來自道縣的十歲女孩「阿鸞」,趁店員向同黨推銷貨品時,竄入櫃台拿走鑰匙,開啟飾櫃盜走一百一十七的鑽石項鏈,手法熟練,令人對這名「小神偷」嘖嘖稱奇。

隨着這宗巨竊案在內地審結,眾匪紛被判刑(見另文)後,避過刑責的「小神偷」逐漸在人海中消失,為揭開她闖港犯案之謎,本報記者遠赴位處湘、桂、粵三省交界的道縣尋訪這名姓蔣,喚作「阿鸞」的女孩。

「阿鸞」住在一個名為富頭村的落後鄉村,人口雖只有二千多人,但要在沒有門牌、儼若迷宮的阡陌縱橫房屋中,找尋一個素未謀面的小女孩,無疑是大海撈針,記者鍥而不捨,多番打聽,終在入黑前獲悉她住在一間破舊木屋內。記者甫踏進門檻,便發現一名少女專注地梳洗烏黑長髮。原來,她就是「阿鸞」,經過歲月的洗練,已由天真爛漫的女孩,蛻變為外貌清秀的少女。

乍見陌生人,小妮子受驚,依偎在剛從農地回家的五十餘歲母親身旁,此時,白髮蒼顏的八十一歲父親蔣慶國聞聲徐徐由房內步出客廳,三人一併接受訪問。蔣母說,夫婦育有二十五歲長女芳秀、十三歲次女「阿鸞」和九歲幼子,十多年前因丈夫體弱多病,沒法下田,她只好獨力耕作,返家又忙於下廚和洗衣,致無暇管教子女。蔣母慨歎,長女近年多番趁暑假和春節長假期間,帶同「阿鸞」前往廣東等地旅遊和從事兼職工作,當時她不以為意,「以為出去玩玩,沒想到會偷東西!」

翻開日曆,前年一月二十三日案發日為農曆臘月初四,距離春節接近一個月,當時就讀小學三年級的「阿鸞」尚未放假,無疑是逃學赴港,但蔣母對此毫無概念:「沒放假嗎?我也不曉得,她們辦證件去香港也沒告訴我!」

盜鑽案謎團未解,「阿鸞」惶恐地親述當時經歷,不諱言首次跟隨姊姊出外旅遊時滿心歡喜,沒想到要「拿包」(偷竊),但對方說小孩被抓到也沒事,於是向姊姊和一名「阿姨」學習箇中技巧,「第一次(盜竊)很害怕,習慣了,就不害怕了。」她坦承這段黑暗的經歷,是人生的污點,一生也難以忘懷。

對於偷竊了多少次、曾在何處作案?小妮子低頭沉默數秒,語帶哀求的說:「不要再問,我很後悔,以後不幹了。」隨即緊緊握着母親的手,無神的雙眼悄然望向遠方,良久不語,整個世界像是停頓了,一直保持緘默的父親慢慢走到女兒身旁,輕聲慰問。

蔣家一名剛到訪至親開腔說,一般人對小孩防備較少,兒童偷竊成功率甚高,但必須經過頻密訓練,曾聽「阿鸞」透露,在姊姊芳秀和主謀何燕輝安排下,向同黨何花秀學習偷竊技巧,成功秘訣是反覆進行「演習」,例如在室內設置店鋪常見的櫃檯和收銀機,讓「阿鸞」趁「老師」離開櫃檯之際,迅速鑽進開啟收銀機取鈔票,之後塞入褲袋爬出逃離,「不斷練習,威逼利誘,就這麼簡單!」

蔣家姊妹和何花秀去年八月被捕,「阿鸞」雖因未滿十四歲免遭起訴,但當地公安曾多番進行「思想教育」(警誡),令她明白「外流盜竊」(出外偷竊)屬嚴重罪行。據一名高級警官表示,相信她已吸取教訓,應不會重蹈覆轍。

不堪回首的童年往事,令「阿鸞」性情大變,鄰居蔣女士歎道,昔日的她活潑乖巧,被捕獲釋後沉默寡言,對旁人不再信任,「毀她一生的,竟是親姊姊!」

頂:12 踩:11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05 (101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04 (103次打分)
【已經有85人表態】
12票
感動
7票
路過
10票
高興
9票
難過
13票
搞笑
12票
憤怒
12票
無聊
10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