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點評】浪子回頭 順流逆流(高天佑)
古語云「浪子回頭金不換」,但又有謂「一次不忠,百次不用」,兩句說話看似互相矛盾,哪一句才是金石良言?這正是目前在本港求職及HR(人力資源部門)圈子掀起的一大爭議。話說近來陸續有海外港人「回流」求職,但部分HR明言「不予考慮」,擔心這些人一旦入職後「隨時會再走」;不過與此同時,有些僱主卻揚言「優先聘請回流者」,認為他們見識過「外國月亮不是特別圓」,擁有免疫抗體,料會「疊埋心水」留港打拚事業。
港人回流搵工 HR憂坐唔定
事實上,近日回流的港人確實愈來愈多,不少人此前幾年移居到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地,一心尋找新開始,卻逐漸發現當地生活未如理想。一方面人地生疏,加上求職不易、上流空間有限,同時稅率高昂,醫療服務卻未必及得上本港便利。再者,該些地區近年也出現動盪,例如英國自2019年至今三換首相,加拿大總理杜魯多被迫辭職,美國則迎來特朗普回朝,很大程度上反映該三地民眾對此前的執政黨甚為不滿。
另一邊廂,本港儘管經濟及社會前景欠明朗,但起碼就業市場持續強勁,最新失業率僅約3.1%,絕大部分打工仔連續多年獲得加薪。正所謂「有比較才有傷害」,從「搵食」及發展事業角度看,現在的香港固然並非天堂,卻可能已勝過很多作為移民熱門地區的海外國家。
同時值得留意,一部分海外港人已取得當地長期居留甚至永居資格,相當於確保了一道「後門」──即使選擇「回流」香港,萬一本港形勢再趨惡化,他們隨時可以再次返回移居地區,排除後顧之憂,進可攻退可守。
綜合種種因素,難怪近月陸續有海外港人「回流」搵工,但這亦在本港職場及HR圈子引起一場有趣的爭議。一方面,在LinkedIn和Threads平台上,有些HR表明「若有得揀」,不樂於考慮聘請「回流」人士,認為這類求職者「有前科」、「坐唔定」、「冇恒心」,擔心他們一旦入職之後,很容易又會再「走」。
僱主:見識過外國或加倍搏命
畢竟HR進行招聘時,其中一個重要的KPI(關鍵績效指標)考慮正是穩定性。尤其在大企業中,倘若每年聘請的新員工短期內流失率(churn rate)太高,HR部門勢必被問責「把關不嚴」,隨時影響績效和獎金。同時,有些HR提到,這類求職者數年前選擇離港,現在又回來搵工,猶如「彈出彈入」;倘把空缺交給他們,對於堅定留港的打工仔並不「公平」。
不過另一方面,有些僱主「反其道而行」,揚言「優先聘請回流者」,建基於兩大理據。首先,此前幾年移民的多屬中層骨幹及專業人才,實力普遍有保證,再加上海外工作及生活經驗,料屬「可用之材」,有利於公司業務發展。其次,這些僱主相信,「回流」人士已經見識過「外國月亮不是特別圓」,可能會打消異心,「疊埋心水」留港發展,甚至將加倍搏命,追回失去的幾年時間。由此角度看,「回流」人士「既具實力,又夠穩定,還很拚搏」,無怪乎獲部分僱主視為優先吸納之選。
更進一步來看,從政府的角度出發,如何看待潛在規模龐大的「回流大軍」,也是頗堪思量的問題。一方面,當局既然致力「搶人才」,理應樂見大批具實力的人才「回歸」(港府本身也有針對海外港人招聘公務員);這亦足以間接證明本港「由治及興」、經濟不俗,才可吸引這麼多人「回流」。
不過有人擔心,此前幾年外移的港人很大部分基於政治原因,由於「反修例事件」對中央及港府深感不滿;他們即使為了「搵食」而「回流」,亦不一定完全心悅誠服,恐會繼續「軟對抗」,不利於當局「維穩」。此外,個別立法會議員質疑,部分「回流」人士可能只是貪圖本港福利,例如患病要使用公共醫療體系,這些人既會消耗本港資源、加劇財赤壓力,卻未必有很大「建設」助益。
居住需求增 屬樓市喜訊
無論如何,「浪子回頭」本身是一個happy problem,最起碼顯示持續幾年的「移民潮」可望紓緩,甚或將迎來「回流潮」。這對於2025年樓市亦屬喜訊,「移民盤」短期內不會大幅增加,同時「回流」人士的居住需求也會為大市帶來支撐。
- [支持最多的] 慕尼黑狂欢派对大批“兔女郎”上阵(图)
- [反對最多的] 十三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提名:超强台风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 |
當前平均分:1 (5次打分) | |
|
|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 |
當前平均分:1.33 (3次打分) | |
|
- [感動最多的] 台湾18岁少女 32E胸围火速蹿红(组图)
- [路過最多的] 無綫《西遊記》網民唔like 揚言罷睇
- [高興最多的] 台湾18岁少女 32E胸围火速蹿红(组图)
- [難過最多的] 十三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提名:超强台风
- [搞笑最多的] 刘嘉玲恶斗张曼玉显疲惫 素颜现身太阳镜遮
- [憤怒最多的] 慕尼黑狂欢派对大批“兔女郎”上阵(图)
- [無聊最多的] 元朗7.21事件八個月晚上有人堵路 警方放催
- [同情最多的] 比利时男子持AK步枪扫射人群致5死123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