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查華為 出口北韓伊朗等紀錄
【經濟日報專訊】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繼中興之後,美國政府將調查目標,轉向中國通訊設備巨頭華為,要求華為提交與被美國制裁國家交易往來的所有紀錄。
《華爾街日報》撰文指,面對美國國內不斷升級的政治壓力,中美兩國在滙率和貿易方面的經濟關係,達近年來最緊張局面。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美國商務部向華為發出行政傳喚,要求華為提供過去5年向北韓、伊朗、敘利亞、古巴和蘇丹出口的全部信息,配合有關美國對通訊技術出口限制的調查。商務部的調查目的是查明華為是否違反了美國的禁運,把美國技術轉賣給了這些被制裁的國家。目前,美國對敘利亞和伊朗等國有技術禁運。
倘違禁運 華為或失美零件供應
報道提到,美國並未指控華為有任何錯誤行為,行政傳喚也不意味着刑事調查,但如果調查發現華為對這些國家的出口違反了美國的政策,觸及美國國家安全,美國有可能限制華為獲得關鍵的美制零部件和其他技術產品。據知,目前華為的許多產品都使用美國部件和技術。
分析指,美國官方一旦對華為採取限制措施,可能會影響全球無綫通訊基礎設施的建設。作為世界通訊設備產品製造業的領導者,華為在美國有6個研發中心。
《紐約時報》指這並不是首次美國對華為表示不信任,華為在伊朗的業務以往也曾招致美國的批評。今年3月,另一家中國電訊巨頭中興集團,也曾因相同的原因被美國商務部調查。
中美貿易分歧不斷,《華爾街日報》分析文章提到,由於美國國內政治壓力與低迷的經濟發展,這兩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之間的摩擦,可能進一步惡化。對美國來說,美國企業對中國操縱人民幣滙率,以獲取中國出口商品競爭優勢的指摘之聲漸高。奧巴馬政府已經提出了一列的貿易申訴,最近就宣布對中國進口的鋼鐵和耐腐蝕扁鋼,徵收高額關稅(見附表)。
美國希望中國遵守承諾繼續開放市場,允許更多的國際投資進入。
美官員下周訪京 盼化解矛盾
但對中國來說,中國官方由於擔心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正在努力維持工廠運行,避免再次發生去年的市場動盪。
美國財政部和國務院官員,將在下周到北京與中國進行為期兩天的對話,盼望化解兩國貿易矛盾,以及緩和因地緣政治而起的緊張局面。
對此,總理李克強本周二在與亞洲新聞聯盟的座談上重申中國在環球貿易的角色,指中國不會尋求霸權,也不會欺負他國。李克強說:「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取得顯著成就,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開放。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也還是要靠全球化條件下的開放發展。打貿易戰、貨幣戰,不能解決危機帶來的問題。」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