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籲粵港推政策助跨境養老 退休制度互通 可帶動銀髮經濟
安永籲粵港推政策助跨境養老 退休制度互通 可帶動銀髮經濟
香港人口加速老齡化,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一小時生活圈逐漸成形,加上粵港兩地政策上的配合,醫療制度日漸拉近,「跨境養老」的氛圍慢慢建立起來。安永大灣區卓越服務中心醫療通聯席主管、安永會計師事務所香港審計服務合夥人胡嘉麗認為,目前跨境養老仍處於初步認知階段,如有更多政策配合,推動粵港兩地退休制度互通,跨境養老的發展將可提速,除有助緩解香港的養老壓力,亦可帶動銀髮經濟發展。
據立法會資料,截至去年中,有9.96萬名65歲或以上的香港長者定居於廣東省,較10年前大增40.5%,並佔本港170萬名長者人口約6%。
胡嘉麗表示,隨着社會及經濟發展轉變,粵港兩地交流增加,北上養老氛圍已逐漸形成,有關趨勢料持續上升。近年大灣區基建發展、出入境等政策,便利區內居民交流,過去港人對內地生活或不太習慣,惟隨着內地發展及生活水平提高,物價相對便宜及服務良好,港人對北上生活已有所改觀。
醫療券內地使用增 趨勢形成
此外,內地生活成本相對較低,對一些情況並非太差、但長期需要照顧的長者而言,在內地養老不失為選擇之一。部分長者雖年屆退休,但仍相對年輕,他們亦認為內地的環境、消費的性價比相對更佳,加上往返香港十分方便,故希望以退休金享受較好的生活質素。
胡嘉麗提到,香港和澳門都面對人口老化,且地少人多,人均富裕程度較內地高;反之內地在地方、人口動力等方面,有較大資源支持銀髮經濟。例如深圳人口平均較年輕,在科技發展上具優勢,大灣區其他城市亦各有所長,將來可研究如何互補,相信發展空間很大。
安永大中華區早前發表《大灣區跨境養老的探索—融通、創新、未來》報告,當中亦建議區域優勢互補,如香港金融保險發達,應加強與內地在老年醫療保障、商業保險等方面合作,建立跨境養老的醫療保障和金融服務體系。
港人北上養老最大關注是醫療方面。胡嘉麗指出,自「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推出以來,醫療券跨境使用顯著上升,反映隨着政策推動,有助提升長者對北上養老的接受程度。
而兩地醫護人員交流增加,亦有助慢慢拉近兩地醫療制度,令香港長者甚至年輕一輩更有信心。其他政策方面,例如「港澳藥械通」允許部分港澳藥品和醫療器械在大灣區內指定醫療機構使用,加強了港人在內地求醫的信心,相信亦是令長者願意跨境養老的誘因之一。
不過,跨境養老發展並非全無挑戰。胡嘉麗坦言,兩地制度及法律框架始終不同,需要較大力度去解決,例如醫療記錄,因為兩地私隱條例不同,如何做到真正跨境互通甚為重要。安永的報告亦提到,跨境養老仍面對包括相關政策法規不成熟、個人養老金制度尚待完善、養老服務供求不一致,以及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
最新報道
- 10-27安永籲粵港推政策助跨境養老
- 10-17富豪汽車料明年北美貨車市場
- 10-17日股收報47,582.15點 跌1.44
- 10-17《港樓》青衣盈翠半島三房套
- 10-17英籍業主離港賣樓返老家 南
- 10-16特朗普宣布美中處於貿易戰
- 10-16美國高官記者會談中國實錄:痛
- 10-13商務部:稀土出口管制不是禁止
- 10-13【新聞點評】中美互掐脖子
- 10-13《大行》高盛:傾向認為中美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