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洛西宣布後年退休 兩度任美國眾議院議長 曾與黃之鋒、黎智英、李柱銘會晤|Yahoo
佩洛西宣布後年退休 兩度任美國眾議院議長 曾與黃之鋒、黎智英、李柱銘會晤|Yahoo
【Yahoo 新聞報道】美國前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宣布,她不會再競逐連任,將於 2027 年 1 月為其國會議員生涯劃上句號。佩洛西 1987 年起成為美國民主黨的國會議員,2007 年成為當地首位女性眾議院議長,並且協助時任總統奧巴馬落實具標誌性的醫療改革方案,不論在民主黨抑或美國政治圈都極具影響力。佩洛西亦有關注美國以外的人權和民主進程,曾經跟本港多名民主派人士,包括香港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前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及主席羅冠聰等人會面,亦大力推動和促成《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Hong Kong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ct)成為法律,而佩洛西亦在 2022 年 8 月訪問台灣後隨即被中國當局制裁。
稱已創造歷史 成為「被聽見的聲音」
延伸閱讀
現年 85 歲的佩洛西在社交平台上載片段,公布她不再連任的決定。佩洛西回顧,她當年第一句競選口號就是「被聽見的聲音」(a voice that will be heard),而她最終也成為了「聲音一定會被聽見」的國會議長。她形容,她跟民眾已經創造歷史,取得進步,而且一直走在前列。她並且說,大家必須繼續成為民主的積極參與者,「為我們珍惜的美國理想而奮鬥」。三藩市是佩洛西國會議席的所在地,她表示「展望未來,我想對我深愛的這座城市說:三藩市,要知道你的力量。」
從五孩之母到兩屆議長
原名 Nancy Patricia D'Alesandro 的佩洛西,在 1963 年跟丈夫保羅結婚後跟從夫姓。兩人育有 5 名子女,而在佩洛西當選議員前的 20 多年,照料孩子成為她的生活主軸,她同時慢慢參與政治,並在 1980 年代初成為民主黨加州分部主席。1987 年,當年 47 歲的佩洛西首次獲選為三藩市選區國會議員,及後扶搖直上。到了 2006 年 11 月,佩洛西帶領民主黨在國會中期選舉獲勝,重奪失去了 12 年的參眾兩院控制權,她並在 2007 年 1 月成為美國首位女性眾議院議長,4 年後由貝納(John Boehner)接任。
任內發生特朗普兩遭彈劾
特朗普在 2016 年底贏得總統大選入主白宮,佩洛西成為了抵抗特朗普的重要領導,她最終亦成功在 2018 年的國會中期選舉讓民主黨重奪議會控制權,她並在翌年再度成為眾議院議長。期間,特朗普曾經在 2019 年跟 2021 年兩度被眾議院彈劾,但最終都被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否決。而在 2021 年 1 月 6 日的「國會山莊騷亂」後,佩洛西成立了「1 月 6 日特別委員會」,專門調查騷亂事件以及特朗普在事件中的角色。隨著民主黨在 2022 年中期選舉失利,佩洛西不再在民主黨擔任領導職務。
曾赴天安門廣場展示橫額悼民運
佩洛西推崇開放民主,過往亦有表達對中國人權狀況的關注。早在 1989 年的「六四事件」之後,佩洛西已經主張當時的老布殊政府要強硬對待中國,她亦曾經在 1991 年到訪北京,在中方未知情下前往天安門廣場,展示一條寫著「獻給為中國民主事業犧牲之烈士」的黑色橫幅。中國外交部後來譴責事件,指是一場「有預謀的鬧劇」。另外,她並且亦在 2008 年「西藏騷亂」期間,批評中國政府的應對手法。
稱黃之鋒為「我的朋友」
「雨傘運動」的出現令香港民主進程開始成為國際政圈話題。翻查資料,黃之鋒曾於 2016 年 11 月出席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的一次聽證會,當時黃就曾經分別跟佩洛西以及共和黨的魯比奧(Marco Rubio)會面,佩洛西當時並且以「我的朋友」來形容黃。在 2017 年 5 月,佩洛西再次在華盛頓跟黃之鋒會面,當時同場的人士還包括李柱銘。
《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成制裁中港官員基礎
到了 2019 年 9 月「反修例運動」期間,佩洛西聯同民主、共和兩黨議員,與黃之鋒、羅冠聰,歌手何韻詩等人一同召開記者會,宣布會在國會審議《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法案最後在同年 11 月底獲兩院通過,並且由特朗普簽署生效,而前述法案亦成為了 2020 年 8 月,時任特首林鄭月娥、時任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時任警務處長鄧炳強等官員被美國制裁的基礎。
隨著佩洛西不再競逐連任,其議席去向亦成為關注點。早在去年,立場偏左的民主黨賽柯特(Saikat Chakrabarti)已經表示要挑戰佩洛西的席位,至於同黨的加州參議員維納(Scott Wiener)亦表示有意角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