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释出调高通货膨胀目标新思维 市场宜留心风险
凤凰网财经讯 据路透社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低调提出各国央行应考虑调高通货膨胀目标的观点,将会使价格鹰派人士感到不安,但这个构想或许暴露出金融市场尚未正视的风险。
尽管史无前例的货币刺激措施、印钞、政府增加举债等措施持续施行,但投资人看来对当前及未来的环境有所松懈。至少最新的官方数据似乎证明了这一点。
即使最近几个月的整体通胀数字出现跳升,但在美国及其他主要已开发国家,扣除食品、能源及一次性因素之后的“核心”物价仍处于历史相对低档水准。
摩根大通认为,目前仅为1%的已开发国家核心通胀率,将在今年稍晚将跌至接近0.5%的纪录低位。
尤有甚者,从通胀保值公债市场反映出的10年通胀预期,在美国、欧元区及日本都维持在约2%或更低的偏低水准。仅有英国今年升至3%以上。
这种低通胀环境似乎至少是促使IMF开始提出新观点的部分原因。
一份由IMF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共同执笔、本月由IMF发表的研究报告,着眼于最近一次金融危机及全球经济衰退,向传统经济决策思考模式提出了一系列挑战。
这份报告所提出的一个首要问题是,央行官员是否可以考虑将通胀目标提高到4%,放弃奉行已久的2%--数十年来2%被视为物价稳定的代名词。
布兰查德等人的观点很简单。当面临像近年信贷危机那样的强烈冲击时,2%的通胀目标可能太低了。
由于名目利率无法低于零,2%的通胀率便限制了央行能够调降实质利率至负水准的空间。
这篇报告名为“重新思索宏观经济政策”,声明内容也与IMF官方立场划清界线。不过这看来是IMF希望在宏观政策面更具开放性而发起的一场辩论,其中包括IMF似乎日益能够接受开发中国家实施暂时性的资本管制。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网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84458352)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