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经纪业务大转型
编者按:随着市场跨越式发展,作为中国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券商及其重要业务支柱——经纪业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综合治理的结束为券商的健康长远发展掀开新的历史一页,作为券商重要业务支撑的经纪业务也开始走出通道制的大转折,整个行业积极开始经纪业务服务思考和探索,以及多元化的发展模式的探索。11月份以来,本报历时一个多月,选择了14家券商经纪业务作为标本,采写了这组文章,希望能为行业经纪业务发展打开一扇思想的窗口。
中国资本市场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走完了成熟市场上百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自2006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的跨越式发展给证券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证券公司经纪业务从纯粹的通道制服务到金融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从传统的柜台交易到网上、手机证券非现场交易;从“大锅饭”式的粗放营销到个性化的精准服务;从“赶鸭子上架”式的股票推荐到专业化、技术化的分析……20年间,中国的证券公司已从一只嗷嗷待哺的雏鹰成长为羽翼渐丰的雄鹰。
转型1:风险管理
从无序到合规
近年来,随着证券行业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证监会对证券公司开展的综合治理、分类监管,证券公司强化了自身合规管理,证券经纪业务经营性风险得到较好的控制,整个证券经纪业务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2008年证券公司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做好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有关账户规范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按照“统一安排、分散实施,平稳推进”的原则全面开展账户规范工作。着重处理和解决此前存在的“非实名账户”、“下挂账户”等历史遗留风险因素。经过此次清理,证券经纪业务的潜在风险大幅降低。
同时,根据《证券法》要求,证券行业实现了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第三方存管,客户保证金安全得到切实保障,提高了广大投资者对证券行业的信心。
此外,有关《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和《证券经纪人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明确了证券经纪人的基本定位,把以前处于市场游离状态的经纪人纳入规范化、职业化的发展轨道,有力促进了经纪业务的发展,保障经纪人的权益。
证券经纪业务规范建设——规范账户管理、客户保证金第三方存管以及交易系统大集中的完成大大提高了经纪业务的规范化程度。从此,诸如挪用客户保证金等曾经给证券公司乃至整个行业带来巨大风险的隐患彻底消除。证券公司对营业部的风险控制处于可测、可控、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为证券经纪业务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转型2:经营模式
由通道转向服务
通道服务一直以来是证券公司安身立命之本,不过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成熟与证券行业市场化竞争的日益激烈,靠守住一两个通道“发家”的日子已逐渐远去。据不完全统计,从2006年至今,券商佣金率下降幅度超过60%。通道价值的陨落极大地促动了证券经纪业务角色定位和服务的转型。
在本次系列报道中,受访券商无论其规模大小,对当前经纪业务发展感受最深的莫过于通道价值的陨落。受访券商认为,现在交易通道不再是稀缺的经济资源,而市场主流客户群体也开始由个人向机构转化,这就迫使券商经纪业务经营模式必须从“行情+委托+咨询服务”向“行情+委托+全面服务”转变。
在具体转变方式上,证券经纪业务的重点从传统的以提供交易通道为主,转而以提供全面配套的证券服务为主——“交易+产品+理财+综合服务”为主的模式,以适应个人市场向机构市场转变的需要,充分建立通道业务和渠道业务并行的经营模式,逐步形成理财业务。由此根本转变经纪业务的传统盈利模式,真正全面满足各类客户的需求。
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2005年国信证券率先在业内成立了“金色阳光证券账户”,对客户需求进行了细分,并提供相应投资服务,收费则采用佣金与服务内容挂钩。凭借着金色阳光服务产品,国信实现了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佣金收入。
随后,的“智远理财服务平台”、广发证券的“金管家”、华泰证券的“紫金理财”、的“金阳光”、的“君弘俱乐部”、德邦证券的“财富玖功”等经纪业务服务品牌也应运而生,极大地提升了经纪业务市场份额,一改过去靠提供交易通道服务的盈利模式。
随着市场金融创新的全面展开,多元化的产品成为市场服务的基本特征。交易规则也趋于多元化和个性化。受访券商高管认为,经纪业务的差异化服务的体现之一就是具有专业的、完整的、全面的多元化产品创新、销售、维护等综合服务能力。这一方面能有效地指导不同类型的客户进行多元化的产品交易操作,从中捕捉盈利和套利机会;另一方面通过产品销售和维护换取增量交易资源和佣金收入。
从具体服务方式上看,券商经纪业务服务已从分散服务向分散服务与集中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转变。证券公司在经纪业务客户分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客户需求,对高端客户进行二次细分。公司层面通过发挥整体优势,协调各方面资源,为高端客户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对应服务,满足客户需求。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敬请关注凤凰网汽车【2009广州车展】专题报道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