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客上季投保101億 高峰挫57% 遏資金湧港見效 萬能險買少八成
近年愈來愈多內地客到本港購買保險產品,但自從中國當局去年收緊政策嚴控資金外流後,相關新造保單保費持續下降,今年第三季僅錄得101億元,較去年第四季的紀錄新高237億元勁跌57%,創2015年第三季以來新低。內地客佔香港新造保單保費的比例,亦由去年全年的39%,下跌至今年第三季的28.4%。
新保費佔比降至28%
被視為可能用作走資用途的萬能險跌幅尤甚,今年第三季,內地客共購買34.6億元儲蓄及投資型壽險,當中近26%、即9億元為萬能壽險,較去年季度平均41億元大挫78%。去年內地客來港購買的儲蓄及投資型保險中,平均一半為萬能險。
保監局執行董事(長期業務)許美瑩指出,內地訪客投保下跌有多個原因,包括人民幣相對美元及港元的滙價回穩,購買美元及港元保單避開人民幣貶值風險的誘因減少;保險公司改變銷售策略,削減成本較高的高回報產品;以及內地收緊監管措施等等。惟無法量化相關保費持續下降的主因。
去年第四季,內地客來港投保的新造保單保費237億元,全年總計達727億元,分別創季度及年度新高。惟今年相關金額持續下降,按季計算,首季急跌21%,第二季跌幅更達38%,第三季挫約13%,按年大跌近47%。首三季合計405億元,按年減少逾17%。
對於今年第四季內地人來港投保情況,許美瑩透露從業界得知,第四季按季表現平穩。若以內地客新造保單數目計, 首兩季下跌,第三季變化不大,按季輕微回升2.3%。
九成半買醫療保障產品
不過,市場人士預期內地客來港投保會持續下降,因為當局去年收緊政策,嚴防走資,去年10月底便落閘禁止內地客以銀聯卡來港投保。
許美瑩提到,內地客在港投保以醫療及保障型產品為主,今年第三季在港購買的保單中,醫療及保障型產品約佔95%,去年全年佔94%;以新造保單保費計,有關產品則佔三分二,去年只佔55%。內地客保單99%以定期付款支付, 如月繳或年繳方式,一次過整付保費的保單僅佔1%,「反映內地客投保,主要是要求長期保障」。
被問到香港保監局會否與內地溝通放寬以銀聯卡支付及其他限制,她表示, 該局一直有與內地保監會就不同的範疇溝通,惟外滙措施涉及國家整體政策,不易改變。
另外,保監局行政總監梁志仁指出, 今年首10個月證實有25宗代理以假學歷登記,該局年內已提醒業界加強審核代理學歷,特別是內地學歷。除上述證實使用假學歷的代理不獲登記外,仍在調查中的個案暫未有實質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