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仓中国仍未成为国际投资者共识
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和大宗商品市场主席李晶
最新公布的ING中国投资者情绪指数调查表明,尽管存在对通货膨胀、利率上调和房地产市场可能出现泡沫的担忧,中国投资者对市场表现仍保持乐观。
市场的表现似乎印证了这个观点。10月19日,A股标杆指数上证综指放量突破3000点关口收于3038.27点,当日,深沪股指分别大涨3.74%和2.07%,双双突破60日均线,两市成交约2314.62亿,较前一交易日明显放大。金融、地产成为当日领涨主力,而三季度业绩预增股则成为“明星”。
19日,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和大宗商品市场主席李晶(Jing Ulrich)接受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A股有望突破3000点左右的徘徊局面,“如果中国出现大幅复苏迹象,宏观经济、流动性和市场盈利数据超出预期,这两地市场也会有超预期的表现。”
但近一个月来,一直在海外路演、和全球投资者沟通的她发现,A股市场虽然“耀眼”,但远非“最耀眼的”——和压抑良久的国内投资人相比,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却从年初的将信将疑,到二季度的沸腾,而今却是谨慎、谨慎、再谨慎了。
“一周前,我在欧洲路演的时候,发现很多机构对中国中长期经济很看好,但对短期仍有一些疑虑。”她说,“重仓中国并没有成为全球基金的共识。”
她发现,国际投资者现在比较注重其他新兴市场,如巴西、俄罗斯,另外也看好资源丰富的国家,如澳大利亚。“这些国家不光股市表现好,它的货币兑美元也在升值。”
但这一理由也许在不久就会重现中国。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单月新增外汇储备618亿美元,仅次于今年5月的806亿和2008年4月的745亿,居历史第三。在NDF(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上,人民币升值趋势也已显现。这意味着,美元贬值趋势和“套利交易”加速,令全球低成本资金又开始涌入A股和H股市场。
同样基于对中国需求的看好和对美元走弱的预期,李晶认为,石油、铜、黄金等大宗商品市场在未来的几个月可能也都会走强。
A/H股低溢价不可持续
《21世纪》:全球投资者对中国A股市场的看法最近有没有发生改变?
李晶:最近大家对全球经济复苏更加乐观,我们预计,明年全球GDP增长会达到3.4%,美国将增长3.2%,中国则是9.5%。全球经济向好使得全球股指会恢复得很好。
我发现,从去年10月到今年10月,全球基金对中国市场的看法有几次非常大的转变。去年第四季度,大家对中国和全球的经济是比较悲观的,今年第二季度出现了乐观,但最近又转向比较中立的看法。
而最近一个多月,我们在全球接触了上千家机构,他们对投资中国的兴趣非常浓厚。但一周前,我在欧洲路演的时候,发现很多机构对中国中长期经济很看好,但对短期仍有一些疑虑。其中包括几个因素,一是明年信贷增长会不会有较大幅度的回落,这会不会影响市场的市盈率和流动性?二是大家比较担心出口现在的恢复还比较缓慢,如果没有出口拉动,明年经济会不会出现“二次探底”?三就是银行资产的健康程度,上半年银行放贷量非常大,两年之后会不会出现大批坏账?
这种情况下,重仓中国并没有成为全球基金的共识。有些投资者现在比较注重其他新兴市场,如巴西、俄罗斯,另外也看好资源丰富的国家,如澳大利亚。这些国家不光股市表现好,它的货币兑美元也在升值。
《21世纪》:A/H股价差,一直被认为是A股估值的风向标。近期价差变化能反映出什么趋势?
李晶:近期A股在3000点左右徘徊,反而恒生国企指数表现超出上证综指。A/H股溢价接近历史新低,在14%左右。有10家公司,包括工行、建行、等股价,在A股反而比H股更便宜,我认为这种情况不可能持续。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09中国网民财富报告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