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壇巨匠 華文世界痛惜 余光中病逝 《鄉愁》成絕詠

【星島日報報道】「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一首《鄉愁》,詠唱出多少遊子對故鄉悠遠的思念。而今,它已成為絕響。著名文學家、詩人、散文家余光中昨天上午因腦中風併發心肺衰竭,在台灣高雄醫院病逝,享年八十九歲。余光中與香港淵源深厚,曾在中文大學任教十一年,他「右手寫詩,左手寫文」,詩文作品廣泛為兩岸三地的教科書收錄,其逝世的消息傳出後,震驚華文世界,很多粉絲和讀者都表示哀悼和不捨。
詩翁辭世!余光中昨天病逝高雄醫科大學附設醫院。醫院指出,余上月二十七日因急性腦中風住院,一直昏睡,本月八日心衰竭及肺部浸潤症狀惡化,家屬考量其已年邁,沒有插管治療,昨天上午十時許因呼吸器官衰竭過世,家人陪伴在旁。
高雄醫院離世 享年89歲
余光中逝世的消息震驚華文世界。台灣的蔡英文總統表示哀悼,總統府指出,余光中對台灣現代文學的發展有重要影響,不只詩文廣為人知,他精心翻譯的外國作品,如《梵谷傳》,也啟蒙了許多文藝青年。台灣中山大學表示震驚與遺憾,形容余氏任教三十二年,是「鎮校之寶」。台灣學者陳芳明對這位「私淑的老師」辭世表示「無法接受」;作家龍應台也稱余的離世象徵一個時代的結束。
龍應台:一個時代結束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一九二八年生於南京,早年因戰禍顛沛流離,卻無礙他在文壇嶄露鋒芒,一九四九年隨父母遷居香港,翌年赴台,畢業於台灣大學外文系,一九五九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學位後返台灣師範大學任教,也曾在政治大學擔任西語系主任,一九七四年至八五擔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返台後長期在高雄中山大學任教。
作為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文學大師,余教授以現代詩和散文享有盛譽。他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寫作的四度空間,詩文作品廣泛為兩岸三地的教科書收錄,如《鄉愁》、《當我死時》、《我的四個假想敵》、《聽聽那冷雨》;多篇詩作更屢經楊弦、李泰祥、羅大佑等人譜成歌曲傳唱。
「儘管前輩先賢已經寫出無數華美詩篇,但我覺得並非不能再有突破,我希望祖先傳下的文字在我手中能再多姿多彩一些,哪怕只是再好一點點!」這是他畢生努力的方向。
「右手寫詩,左手寫文」
余光中還先後主持多種文學刊物、文學獎,文學生涯悠遠、遼闊、深沉,成為當代華文世界經典作家之一。文學大師梁實秋曾讚譽:「余光中右手寫詩,左手寫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香港作家陶傑也評價,余光中不但新詩了得,「散文的用詞尤其精雕玉琢,是公認中國作家中文字美態意境的第一人。」
余光中簡歷
出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
考入金陵大學外文系
轉入廈門大學,開始發表詩作,7月遷居香港
到台灣定居,就讀台灣大學外文系
與范我存結婚,育有四個女兒
獲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長期任教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
任台灣政治大學西語系主任
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
離港返台,任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
任中山大學光華講座教授
獲頒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
病逝高雄,享年89歲
著作
《白玉苦瓜》、《藕神》、《太陽點名》等
《聽聽那冷雨》、《逍遙遊》、《青銅一夢》、
《青青邊愁》、《左手的繆思》、《憑一張地圖》、《粉絲與知音》、《記憶像鐵軌一樣長》、《余光中散文選》等
《藍墨水的下游》、《舉杯向天笑》、《掌上雨》等;
《理想丈夫》、《老人和大海》、
《梵谷傳》、
《溫夫人的扇子》、《不要緊的女人》、《濟慈名著譯述》等
《鄉愁》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當我死時》
當我死時,葬我,在長江與黃河
之間,枕我的頭顱,白髮蓋著黑土
在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張大陸
聽兩側,安魂曲起自長江,黃河
兩管永生的音樂,滔滔,朝東
這是最縱容最關廣的牀
讓一顆心滿足地睡去,滿足地想
從前,一個中國的青年曾經
在冰凍的密西根向西瞭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國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饜中國的眼睛
饕餮地圖,從西湖到太湖
到多鷓鴣的重慶,代替回鄉
《別香港》
如果離別是一把快刀
青鋒一閃而過
就將我剖了吧!剖
剖成兩段呼痛的斷藕
一段,叫從此
一段,叫從前
斷不了的 一條絲在中間
就牽成了渺渺的水平線
一頭牽著你的山
一頭牽著我的眼
一頭牽著你的樓
一頭牽著我的愁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