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F总干事:NGO是公众直通车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ת   發佈者:热心人
熱度94票  瀏覽4次 時間:2009年12月28日 09:25

贝拉中心偏安哥本哈根东南一隅。12月7日开始,这里作为的举办场地,成了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也成为全球环保NGO大舞台。

这里每天都有无数NGO身影:穿上几近枯萎的树干衣服游行,没入水箱里无声抗议,甚至冲进媒体中心向记者们“喊话”。随着超过110个国家领导的到来,这里的限制措施也逐渐升级;NGO人士获准进场的人数也一减再减,从最初始的3万人,到后来的7000人,到3000人,再到最后两天的仅仅90人。

“主办方就是担心NGO的活动会干扰到会场秩序。”一位国际NGO人士对本报记者说。但是即便如此,也阻止不了NGO在哥本哈根会议期间所起的重要作用。

尤其再放到气候谈判的15年、或是上溯到环保NGO诞生的约100年前,NGO直接影响着谈判的进程。他们与各国代表团沟通、与大众接触,成为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信息传递者、公民的教育者、文明进程的推动者,成为超越国家利益的全球治理新力量。

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巴厘岛会议就是NGO的大胜利。数百个NGO联合起来,立场鲜明的指出,美国是谈判的拦路石,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和美国是一伙的,大会必须采取行动。

最终NGO成功的孤立了美国,会议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将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谈判时限定在此次的哥本哈根。

在哥本哈根会议期间,本报专访了全球最大的环保NGO之一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总干事詹姆士·李普(James Leape)和全球气候项目总监吉姆·卡斯坦森(Kim Carstensen),求解NGO角色图谱。

WWF至今已有40多年历史,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赫胥黎曾是WWF创始阶段的重要推动人物。至今WWF在全世界拥有将近520万支持者,在100多个国家活跃着网络。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相关专题: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頂:4 踩:5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47 (32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68 (31次打分)
【已經有22人表態】
6票
感動
1票
路過
3票
高興
2票
難過
3票
搞笑
3票
憤怒
2票
無聊
2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