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气候变化谈判困难重重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ת   發佈者:热心人
熱度34票  瀏覽2次 時間:2009年11月12日 08:57

冯迪凡

气候谈判桌上重重分歧的两方可否通过一次总统访问而弥合鸿沟,达成共同的立场和框架协议?

气候组织(Climate Group)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对此不抱过高期望。

吴昌华对CBN记者表示,的确将是奥巴马访华行程中同中国领导人商榷的主要议题,但受制于国内立法,浪费了国际社会两年多时间以后,美国方面却希望另起谈判议程,这种立场同中方相差甚远。

美国应回归《京都议定书》

尽管期望值在降低,奥巴马还是在行前表示气候变化将是他访华主要议题之一。他表示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中美两国必须达成一个框架协议让其他国家都可以接受。

“我对于在哥本哈根可以达成这种框架协议还是乐观的。”奥巴马表示,如果他感觉到哥本哈根有了进程的机会,他就会亲自前往哥本哈根。

在接受CBN独家专访时,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表示:“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碳排放国,中美有责任比其他国家更努力寻求有效计划。哥本哈根并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进程的开端。”洪博培表示,“世界需要一同寻找解决方案,但是中美两国必须起到领导作用。”

尽管美国抱住“中美是世界上两个最大排放国,因而应携手合作”的逻辑不放,而在谈判桌上呈现的却是另外一种情景。

尼泊尔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团成员满阿达(Ugan MANANDHAR)对CBN记者表示,在每次谈判时,印度和中国谈判代表都是互相支持,形成统一阵营,相反印度谈判代表和美国谈判代表间却气氛紧张,争吵时有发生。

一位在国际气候变化领域工作多年而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对CBN表示,“作为国际社会重要成员的美国目前仍旧对整个《京都议定书》持否定态度,这不是靠中美领导人的一次会面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前述人士表示,他认为此次中美领导人会晤可期盼的成果可能更多会集中于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

美方希望就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可监测性达成协议

不过,日前在京访问的美国国务院最高官员,美国国务院负责经济、能源和农业事务的副国务卿霍马茨(Robert Hormats)则透露,美国希望在奥巴马来华的时候就如何记录和监测各自国家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形成协议。

他期待两国取得一些进展,以“使我们的承诺国际化,并保证存在监测措施,以及一些后续的手段来确保各国都了解我们已经采取了哪些,并对已经采取的行动进行归类”。

霍马茨透露,在奥巴马访华期间有一些能源项目将揭晓,其中包括绿色汽车等等。

洪博培则对记者表示,在奥巴马访华前一天,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会先访华,这其中就包括在清洁能源研究中心方面的合作协议,可能涉及中美两国致力于能效研究、电池汽车、清洁煤以及碳捕获技术等等,希望在这些方面能取得进展。

农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09中国网民财富报告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頂:1 踩:1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1.17 (12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8 (15次打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