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點評】我不入大陸誰入大陸

熱度734票  瀏覽2次 時間:2018年8月08日 11:29
【新聞點評】我不入大陸誰入大陸

隨着《人民日報》高調表態「歡迎」Google重返中國,這家阿美利堅巨擘在內地推出接受政府審查的搜尋器業務看來勢在必行。對這宗大新聞,應該分三個層面去分析:一、從投資角度,對BAT等國產科網公司的影響;二、從政治角度,是否意味中國政府稍微打開「山海關」;三、從Google自身角度出發,今回肯放下身段妥協,背後有何盤算。

Google入關 BAT影響有限

第一個涉及商業競爭的問題比較簡單,答案是「有影響,但有限」,皆因國產科網公司早已羽翼豐厚,同時互聯網是高度本土化的行業;莫說Google這次只會推出「閹割版」搜尋器,即使連同Facebook(fb)、WhatsApp、Instagram等所有美國科網巨擘,都獲准在神州大地無限制全面推廣業務,它們亦不可能取代國產網企的龍頭位置,最多只能搶到自己一塊地盤而已。

一個明顯例子是Amazon,這家全球網購一哥由於業務不涉政治敏感,在內地做生意並未受到政治干擾或限制,早於2004年便在境內全資設立了亞馬遜中國(amazon.cn)網站,可說跟阿里巴巴、京東等地頭蛇公平競爭。在初期,亞馬遜中國曾憑進口貨品建立獨特優勢,在內地網購市場的市佔率於2008年最高達到15.4%,但去年跌至僅0.6%,排名十大不入。

在中國如此羞家,Amazon不能歸咎於政治因素,但也可謂非戰之罪。一來互聯網向來高度本土化,甚於消費品、汽車等其他行業;就算技術水準相若,如果不夠「接地氣」便相當蝕底。二來中國人之愛財和做生意DNA堪稱舉世無雙,在level playing field猶太人都未必是對手。一句到尾,假若Google、fb等早於十多年前便獲放行全面進軍內地,或可憑技術領先優勢屈機兼扼殺地頭蛇成長空間,不過現在已經太遲了。

中央「統戰式」表態融入國際

具體而言,在中短期內,Google重返內地對於同樣主打搜索器業務的百度(Baidu)影響較大,但仍很難搶走龍頭位置;至於對阿里、騰訊以至其他領域國產網企的影響,估計十分輕微。

第二個問題關乎中國的政治和網絡管控。有趣的是,《人民日報》昨天表態歡迎Google的英文評論文章,不是發布於微信或微博,而是在Facebook和Twitter。應該說,在當前中美大打貿易戰之際,這可視作中國當局一種「統戰式」表態,試圖展示自己願意在一定程度上融入國際網絡生態,跟西方主流網企攬頭攬頸、有傾有講。退一步看,若非貿易戰劍拔弩張,Google的入華談判未必那麼暢順,有點似早前Tesla獲准在上海全資設廠。

總的而言,中國當局和Google都有妥協,但明顯是後者讓步更多,因其願意接受資訊審查,可說是史上第一家遞交投名狀的西方大型網企,意義重大(Yahoo!在妥協時早已風光不再)。中國政府一方面在「山海關」打開一道矮窄小門,卻同時又加固了兩邊城防,包括fb、WhatsApp等日後都要循「Google模式」才可望進入內地,難奢望「站着把錢賺了」。

最後,Google這次是否只為賺錢而出賣靈魂?此問題無從找到答案,惟根據筆者多年來對Google、fb等千禧世代美國網企的觀察與了解,不大相信它們會把賺錢視作至高無上原則而不問其他,特別是Google目前仍由創辦人Larry Page擔任CEO親自管理。

傳教士精神 冀改變內地

我更傾向認為,Google是有雙重盤算,首先當然是為做生意謀利,儘管「閹割版」搜索器欠理想,但最重要是先交投名狀,並以此為基礎,後續可在中國推動雲計算、AI、VR、自動駕駛、智能廣告、辦公室軟件、手機系統、遊戲、娛樂等不太政治敏感的賺錢大茶飯。

另一個盤算,基於Google、fb等美國網企始終具有「傳教士精神」,逐利之餘,更想改變世界。就像外國教會目前不能在內地享有全面宗教自由,但不少傳教士不會因此而「企硬」拒入中國,反而願意「袋住先」,只求可以開始傳播點滴教義,期望帶來漸進改變。

Google的內地搜尋器雖諸多避忌,相信在有限空間內總可有些少作為,起碼可為內地民眾帶來百度之外的美式選擇(參見2016年「魏則西事件」),長遠甚至帶來鯰魚效應。在「佛系」也有類似精神,正所謂:我不入大陸,誰入大陸。

頂:42 踩:49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43 (227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27 (225次打分)
【已經有191人表態】
38票
感動
19票
路過
16票
高興
17票
難過
21票
搞笑
27票
憤怒
33票
無聊
20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