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太忙 愈專業愈無得收工

熱度342票  瀏覽39次 時間:2014年12月18日 09:27

【晴報專訊】調查發現,36%人每周超時工作逾九小時,當中逾八成人因而感到壓力,近八成為教師、律師等專業人士或管理層。有核數師指,旺季時每周加班逾40小時,她認為主因是人手不足,三個人需處理本應八至十人的工作。

工聯會職安委今年四至八月,以網上問卷訪問916名在職者,發現有85.4%人因超時工作逾九小時而產生壓力,當中有近八成人為專業或管理人員;且有七成人因工作壓力致身心出現負面影響。

從事核數師的陳小姐表示,原本上班時間為朝九晚六,但在三、四月的旺季,基本上最早凌晨12時才下班,甚至要「通頂」做到第二朝七、八時,睡不足兩小時,早上十時便要上班,本來每周工作五天的她,在周六、日也要回公司工作。

核數師旺季 每周做多40小時

陳小姐坦言,旺季時每周超時工作逾40小時,沒薪金補償,平均每周只約八小時補假。她稱公司人手不足,本來由八至十人處理的核數工作,只由三人負責,令同事們疲於奔命,雖已多次向僱主反映,但未有改善。

而律師王先生指,平日朝九晚八工作,期間需與客人會面,用膳通常不定時,所以行內人士普遍患胃病。而律師工作專業,凡事需親力親為,所有法律文件都花大量時間核對以免出錯,下班後又需回覆客戶查詢,變相24小時工作,令壓力甚重。

小學教師 放假要去外展活動

教育界亦是加班重災,於津小任教的余先生指,每早約七時便要回到校,但須留校改簿或開會至晚上七時才離開。回家後仍需批改功課至晚上十時多。余又指,教師們需跟進學校維修工程等問題,甚至假日抽空陪學生參與外展活動。

知識型工作 難定標準工時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表示,對於主要以勞力及時間賺取薪金的行業,如建造、運輸及服務業的員工,若長期超時工作,僱主應作合理補償,故現時社會亦倡議制定標準工時。然而,知識型工種或從事創作的人士,因工作性質關係,較難嚴格釐定標準工時。

對於有僱主視員工超時工作是理所當然,鍾劍華指,這是本港環境競爭大,以致社會風氣不健康。大家均認為超時工作是拼搏表現,而在這種氣氛下,令準時下班的人感到壓力。

中大社工系副教授黃洪則指,本港工時長,主因勞資權力不平衡,工時往往由僱主單方面決定。黃又稱現時服務業一般以月薪計,工時長,令員工時薪偏低,部分僱主亦將原本由三、四名員工的工作,只安排兩名員工去做,加重負擔。

記者:鍾柏欣、黃瑋琛

    頂:18 踩:17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85 (103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08 (109次打分)
    【已經有95人表態】
    21票
    感動
    12票
    路過
    11票
    高興
    12票
    難過
    13票
    搞笑
    11票
    憤怒
    9票
    無聊
    6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