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一年多熟线北移
章轲
上周一则新闻引人关注和思考。据中国科协公布的消息,最新研究显示,受全球影响,中国农业一年两熟界线正在北移,与此相伴的是,粮食单产量也在增加。
包括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杨晓光、博士生刘志娟和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陈阜在内的科研人员发现,与目前常用的中国种植制度气候区划结果(1951~1980年)相比,1981以来由于气候变暖,在陕西省、山西省、河北省、北京市和辽宁省,一年两熟种植北界明显向北移动;在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江苏省和浙江省一年三熟种植北界向北空间位移明显。在不考虑品种变化、社会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前提下,各省种植制度由一年一熟改变为一年两熟,粮食单产平均增加54%~106%;由一年两熟变成一年三熟,粮食单产平均增加27%~58%。与1951~1980年相比,1981~2007年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内蒙古、宁夏、甘肃省和青海省冬小麦的种植北界不同程度北移西扩。以河北省为例,冬小麦种植界线的北移,使界线变化区域的小麦单产平均增加约25%。安徽省、湖北省和湖南省双季稻的种植界线平均向北移动47公里、34公里和60公里。
不过,农作物一年多熟线北移的利弊需具体分析。一些较北的地方由于过早地引种南方作物,遇到寒冷天气时,大量植物被冻死,从业者受损严重。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业影响如何?植物“北移”对粮食产量到底能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仍待深入研究。
农业
种植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