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專訊】本港零售市道持續轉差,2月零售業總銷貨值按年大跌2成,為17年以來最差。即使撇除春節因素,合計首2個月仍錄得13.6%跌幅,經濟師指跌幅為意料之外,更指仍未見底,今年恐出現結業及裁員潮。
統計處昨公布,2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值的臨時估計為370億元,同比跌20.6%。政府發言人指,首2個月的數字合併計算以撇除農曆新年假期於不同月份出現的影響,錄得雙位數跌幅,顯示訪港旅遊業持續放緩、資產市場整固等削弱市民消費,料零售業前景仍然受相關因素影響。
旅業持續放緩 市民消費弱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鄭偉雄用「嚴峻」形容2月份的零售數字,他指20.6%的單月跌幅是17年以來最大單月跌幅,比沙士更差。而2月份19個零售類別都暴跌,當中13個類別有雙位數跌幅,包括珠寶鐘錶、服裝、百貨公司貨品、電器及攝影器材雜項耐用消費品等。
鄭偉雄指,零售商本來做足「準備」刺激本土消費,但2月超市仍有7.3%的跌幅,是「強差人意」,多個食品類別如肉類和蔬果都下跌,顯示本土消費不振。他又表示,香港零售業銷售跌幅是自上年8月份開始,跌幅有擴大的迹象,預計3月零售表現都不理想,續有雙位數跌幅。內地旅客人數跌,加上本土消費疲弱,鄭形容香港經濟「內外受敵」,如果零售業未來幾個月持續有雙位數下跌,會令引起結業潮、裁員潮成數變高。
竑策投資顧問董事陳寶明說:「無預計跌得咁勁!」他稱,內地股市波動、資金轉炒內房及人幣貶值均削弱內地客的消費力。本港股市和樓市同樣波動,以往「紙上富貴」的股民和業主面對帳面財富下跌,減少消費奢侈品、電器和服裝等非必需品,拖累零售市道。
旺區舖位租金 料大幅下調
陳預計,上半年情況並不樂觀,下半年即使經濟好轉,亦只能達到零增長,料全年跌幅5%至7%,較去年3.7%差。他指,以往租金急升的旺區舖位,今年將出現大幅度下調,跌幅有機會達5成或以上。「奢侈品商以往一條街開2至3間店,今年會縮到1至2間,迫使業主減價。」
東亞銀行首席經濟師鄧世安表示,是次跌幅乃預期之外,首2個月的跌幅比去年下半年的跌幅擴大。鄧直言:「這不是尾聲,只是上半場,跌幅仍未見底。」內地客消費減、本港樓市轉差等持續困擾零售市道,料今年全年跌幅超過去年。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