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數據弱 5大行憧憬中央再出招
【經濟日報專訊】中國出口數據遠遜預期,港股回軟,險守2萬關,但投資界對後市仍有憧憬,滙豐等5大行預期中央在2月密集出招後,繼續有措施撑經濟(見表),港股「大漲小回」的趨勢持續。
外圍繼續關注商品價格走勢,高盛預期大宗商品升勢不可持續,瑞銀看布蘭特油價30美元,美股昨晚偏軟,恒指即月夜期收報19921點,跌29點。截至本港今晨1時45分,滙豐(00005)在美國掛牌的預託證券(ADR)折算報49.85港元,較港收市價49.25元高0.6元;整體ADR相當於恒指跌35點。
安盛投資管理亞洲泛靈頓股票亞洲投資總監馬霆亨(Mark Tinker)解釋,商品價反彈,是中國1月遭對冲基金高調沽空後,恐慌紓緩及補空倉的一個現象,跟基本因素沒有多大關連。
券商:港股大漲小回 趨勢持續
至於中國出口數據弱,部分券商憂慮人民幣貶值以刺激出口,但中資行昨力托人民幣滙價。招商證券(香港)董事兼首席策略師趙文利預期,內地政府不會以貶值人民幣救出口,今年工作報告亦未提到出口目標,顯示政府明白中國不能控制外部需求,貨幣貶值反而會引來更大負面影響。他預期,港股反彈期仍未完結,「但早前市場升得太快,進出口數據差成為市場沽貨藉口。」料恒指未來1至2個月會升至21000點,因投資者對中資股持倉低、美國在6月前加息機會低、人民幣貶值風險續降、油價預期短綫在40至50美元區間靠穩,促使港股「大漲小回」的趨勢持續。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指,內地出口數據雙位數下跌,反映今年經濟存在下行風險,去產能時間漫長,企業盈利要明顯反彈比較困難,製造業料調結構仍在進行中,因股市基本面短期之內難望好轉,大市不會有大行情出現,只能在區間波動。
穆迪質疑,中國三大政策目標互相矛盾,例如GDP目標增速6.5%以上會影響改革與調結構目標,部分企業違約影響金融穩定。
瑞銀倡 傳統經濟股換馬新經濟股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認為,政策要明朗化才可提升股票估值,建議轉向新經濟行業,對傳統經濟板塊獲利了結;繼續關注國企改革、供給側改革、樓市去庫存及深港通。
施羅德多元化資產亞洲區產品業務主管高泰樂則指,現時環球風險胃納上升,不代表旗下基金應該增加股票資產配置,因對比3個星期前,現時增持股票已經太遲。
恒指收報20011點,跌148點;主板成交626億元。